1、在非公有製經濟組織中工作的實踐與思考(3 / 3)

三、發展和壯大非國有製經濟的思考

非國有製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同國有企業一樣,承擔著國家稅賦、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和為社會服務、為社會作貢獻的職責。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縣非國有製經濟進程大大加快,已經成為縣城經濟、地方財政收入新的增長點和重要力量。引起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列入了重要議事日程。但是,根據我八個多月的實踐,覺得發展非國有製經濟的環境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完善,諸如市場準入問題、政策扶持問題,辦事效率不高問題、綜合服務問題等等,還不盡如人意,思想滯後,步伐不大。在這裏,我以一個政協委員的身份,談一點不成熟的意見和想法,供縣委、縣政府決策參考。

(一)放寬市場準入機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思想再解放一點,膽子再大一點

凡是國家沒有明令禁止的領域,都允許非國有製經濟進入;凡是國家沒有明令禁止的項目,都可以放手非國有製經濟準入;凡是允許外資經營的,都要向非國有製經濟放開。一句話,就是按照“三個有利於”的精神,允許多行業、多領域、多渠道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活力,沒有活力就沒有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

(二)製定優惠政策,支持和鼓勵非國有製經濟

1.按照市場經濟要求,建立健全信用擔保機構,充分發揮金融機構的主渠道作用和調節作用,以解決非國有製經濟“貸款難”、“擔保難”的問題。

2.製定非國有製經濟激勵政策,即對發展縣城經濟、增加財政收入,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好的企業給以獎勵,貢獻大的給以重獎。“扶上馬,送一程”,不要一棍子打死。

3.對於發展中的非國有製經濟,相關部門應多指導、多給予、少罰款或不罰款,或變通處理,從正麵引導教育,使其健康發展。在一些具體問題上,應先放行,後規範。

我在這裏所說的放寬,不包括那些有意坑害消費者利益和關係國計民生的領域。

4.優化發展環境,實行公平待遇,廢止一切對非國有製經濟的歧視規定和不公平要求。和國有企業一樣,在資金上給以扶持,在戶籍管理、子女就業、技術職稱評定,住房和子女入學等待遇上一視同仁;堅決查處“三亂”和吃、拿、卡、要,以及在企業“報條子”、“要好處”、“要待遇”等不良行為;取消不該企業負擔的所謂“責任區”的負擔。

(三)提高工作效率,減化辦事程序

對於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來說,時間很寶貴。

時間就是效益,時間就是金錢。能辦的事情堅決辦,而且應快辦;拿不準的問題,該請示主管領導或上級部門的問題,應盡快請示,盡快答複。能否考慮製定一個辦事時限規定,超過時限視為默許或認可。

(四)搞好綜合服務

政府對企業由管理職能變為宏觀調控和綜合服務後,建議:

1.定期舉辦各種類型的學習班、培訓班,以提高企業法人政治、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

2.組織企業法人考察學習,交流管理經驗,討論經營思路,拓寬經營領域,培養後續產業。

3.提供信息,包括經營理念、管理辦法、新產品、新工藝介紹等。

非國有製經濟已經成為縣城經濟、地方財政和勞動就業新的增長點和重要力量。在這裏我呼籲,各級領導、全社會都來重視、關心和支持非國有製經濟,營造發展、壯大非國有製經濟的氛圍,為非國有製經濟的發展壯大、少設障礙、不設障礙,多開綠燈,多做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