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發展農村沼氣建設,拓寬了農民致富路,促進了勞務產業的發展
目前,我國農村能源消費量僅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41%,人均消費量不到城鎮消費量的1/3,人均資源短缺,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之一。發展農村沼氣建設可以節約化肥、農藥之外,還節約了勞力,減輕了勞動強度,為勞務輸出打下了基礎,促進了勞務產業的發展。誌丹縣的農戶做飯靠燒柴、秸稈,用上了沼氣灶,就免除了以前燒柴的煙熏火燎之苦,而且做飯既省時間又衛生,農村婦女再也不用整天圍著鍋台轉了,還有效減輕了農民砍拾柴薪的勞動強度,節約了勞動時間,農民不用一入冬便上山砍柴,就有時間出門打工,發展運輸業和其他副業,過去就砍柴用去的時間長達到3個多月,建一口沼氣池可以節約一戶四五口之家的100多個砍柴工,假如這100多個砍柴工農民出去打工,按農民工工資每天25元計算,就可以掙到2500多元,還可以盡個人所長發展其他副業。
三、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視,責任到人,強化管理誌丹縣委、縣政府把農村沼氣建設列為民辦實事的頭等大事來抓,認真貫徹落實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開展了能源建設工作,成立了項目實施領導小組,主管農業副縣長任組長,並成立了兩支服務隊:沼氣建設施工隊,維修培訓管理服務隊,每位成員負責一支施工隊的技術、培訓、施工質量檢查、把關,嚴格按照沼氣項目的建設質量標準運行。一村安排一名沼氣技術員,各鄉鎮領導作為各鄉鎮沼氣建設的第一責任人,駐村幹部和村幹部為本村第一責任人,技術員和農戶為直接責任人,層層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夯實了責任,采取了切實可行的措施,做到了領導到位、責任到人、工作到位,確保沼氣建設順利進行。
(二)加強宣傳,抓示範,營造沼氣建設的良好氛圍搞好宣傳,解決農民思想認識問題,使廣大農民增強沼氣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是發展農村沼氣建設的關鍵,同時也是保證退耕還林成果“不反彈”的有效途徑。結合宣傳中央一號文件政策精神,由農廣校為主的宣傳服務隊,出動宣傳車一輛,分赴各鄉鎮、示範點,利用集市、會議等形式,通過設宣傳點、電教播放、彩圖懸掛、錄音宣講、發放資料、技術員現場講課、組織農戶參觀示範等多種手段,加大了宣傳力度,共組織召開沼氣建設、管理、使用培訓會48場次,培訓群眾5000人次,維修服務隊維修往年的病態池450口、露氣300處,技術員一麵維修,一麵講解沼氣的管理使用技術,徹底解決了少數沼氣戶由於管理不善的病池不產氣而造成的負麵影響。通過宣傳、典型示範戶的帶動,群眾發展沼氣與養殖業的積極性被充分的調動,新建沼氣池配套養豬3000頭、養牛500頭,在全縣形成了沼氣與養殖互為促進、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麵。
(三)加大投資力度,促進沼氣建設快速發展2003年―2004年認真實施了農業部的沼氣建設國債項目,結合實際情況,采取了三種投資模式“財政補一點、政府幫一點、農戶籌一點”的工作思路。每建一戶“一池三改”型的沼氣戶,縣能源辦補給農戶1380.16元(國家投入1200元,地方配套180.16元)主要用於沼氣池的專用物資購買,各實施鄉、鎮、村也根據自身的經濟狀況,給予農戶補貼500―1300元不等,農戶自籌700―1230元。2005年,全縣能源建設共投資367萬元,其中縣財政專項投資100萬元,相關鄉、鎮、村投資97.12萬元,農民自籌資金169.88萬元,並落實了沼氣技術員每口3元的工資,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保證了沼氣建設穩步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