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徜徉於文學網站,不外乎有兩個目的,一個是發表作品,二個是閱讀作品,這是件十分愜意的事情。當然,上網也會生出煩惱,一旦你的文章受到網友的批評,且語言尖刻,或完全否定,或衝了你的肺管子,或花果山打雷—擊猴了(不道德的,惡毒攻擊除外),搞得你臉發紅,心發顫,手腳冰涼。於是乎,把網上的評論說得一團糟,這似乎有些偏頗。
俗話說,嚴是愛,鬆是害。我感到,“網評”是網友的真情流露,互不相識,隻是出於良知,對作品優劣予以評說。即使言重了點,過激了點,甚至傷其了自尊,但你從中獲益,那豈不是撿了個大便宜。但我認為,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我們不妨靜下心來,正確對待“網評”,要細細品味,哪些批評是對的,哪些有待於商榷。往往“刺痛處”,或是揭了你的“疤”,或是猛擊你一掌,解脫其自陶醉,在我看來,尖銳的批評,是一劑“良藥”,是金子,是一種廉價的愛。
“網評”涇渭分明,直截了當,好就是好,差就是差。一旦作者看到溢美之辭,心花怒放,如似三伏天吃了沙瓤大西瓜,爽爽的。反之,被過激字眼撞了一下,往往沉下了臉,甚至隨口罵一句:沒文化,沒教養。歸根結底一句話:聽喜不聽憂,愛聽表揚,不愛聽批評。以我為例,也曾受到過網友的批評。說我的某篇小說是“小學三年級水平”,內容“過於平淡”,情節“沒意思”,甚至用紅筆刪改我的文章,等等。其實,我也是凡人,對其批評,也是如此,甚至說人家太不懂禮貌了。網友對我如此,我對網友也曾說三道四,比如,我說過某詩人,“如果沒想好先別寫……”可某詩人卻很大度,沒跟我計較,而是對我一再感謝。由此想到,怎樣看待網上的評論呢?我悟到,這是一種愛,是一種無私的愛,是促進文學事業發展的大好事。如果我們的網友,對網上的作品,僅是一味地歌功頌德,評功擺好,到頭來,這樣的文學網站,還會有人進來嗎?但必須明白,網站的作品,不是花瓶,也不是點綴,而是激發人們蓬勃向上的精神食糧,所以,作者對自己作品要負責任,讀者也要對自己的評論負責任,隻要出於愛心,我們作者都要珍愛。
文學網站彙集五湖四海的作者(作家),他們將自己的作品展現給讀者,本身就是一種奉獻。但有的作品,並不是十全十美,有這樣那樣的缺點甚至有“頑疾”,但自己卻不覺。由網友去評說,豈不是一件大好事嗎?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嗎?會唱不如會聽的,會寫的不如會看的嗎?往往好的作品,是瞞不過網友眼睛的。最近我看到這樣一則報道:兒童文學第二屆小說擂台賽,專家提名的與讀者投票的,大相徑庭,六名獲獎者,專家提名的僅占一席。由此,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網友也好,讀者也罷,他們有識別真金能力,我們豈能忽視他們的評論或意見呢!
沒有網友評論,就沒有文學網站的生命。假如,在某某文學網站發表數量不菲的作品,卻沒人評說,無聲無息,豈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繁榮文學網站,就必須培養和建設一支評論隊伍,其目的,一來提高審美意識,二來促進作者水平的提高,使其作品上檔次,上水平,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好的作品,往往是通過網評加以推廣的,並得到網友的認知。當然,在評論時,要講究方法,既叫人容易接受,又達到評論之目的;既要點到地方,又要提出改進意見;既要出於愛心,又能讓作者反思,總之,不要一棒子打死,要指出方向,那才是合格的“網評”了。同時,文學網站也要善於引導,對優秀的網評加以鼓勵,對其網友予以指導。通過網評,既可以提高文學網站知名度,出優秀作品,又能繁榮文學事業。
這下子,明白我為啥起了這個標題——《愛在痛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