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用心若境,不將不迎

無為名屍,無為謀府,無為事任,無為知主。體盡無窮,而遊無朕;盡其所受乎天而無見得,亦虛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嚐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羚羊掛角無蹤跡

我們再來看下麵這一段:“無為名屍,無為謀府,無為事任,無為知主。體盡無窮,而遊無朕;盡其所受乎天而無見得,亦虛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應帝王》由六個寓言故事構成,這裏是本篇中唯一的一段議論,雖然很短,卻很精到,大有畫龍點睛之意。我們要好好領會啊!

“無為名屍”,這個屍字如何理解?這個屍就是傀儡,無為名屍,就是不要做名利的傀儡。我們經常都會為名利所動,被名利牽著跑,實際上是做了名利的傀儡,被其牽著表演各種儀態。“無為謀府”呢?有些人老謀深算,相當能幹。能幹對不對呢?就像老子前麵批評楊朱一樣,能幹的人在大道麵前,也不過是差役、衙門師爺一類的角色而已。所以不要一天到晚打主意、敲算盤,一會兒又深謀遠慮,一會兒又運籌帷幄。在老天爺看來,這些心機都是可笑的。

最近幾天,英國科學家霍金出了一道題目,問一百年以後人類的命運如何。網上很快就出現了兩萬多個答案,而且都自認為很高明。最後,大家讓霍金出來說說,畢竟他被譽為當代的愛因斯坦、最傑出的物理學家嘛。霍金回答說:“我不知道,總之會很可怕。環境惡化、生態窮盡、恐怖主義,這些都會愈演愈烈。我覺得地球已經不是人待的地方了,森林沒有了,飲水也沒有了,我們怎麼生存?唯一的辦法就是到宇宙中去多開發幾個行星。”

霍金的話說明什麼?說明我們人可憐啊!一輩子辛辛苦苦掙錢,不管你掙了多少,壽命都是有限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你生前錢再多,幽冥地府也不會認你銀行這個賬,你的錢一文不值。就算升天,到了玉皇大帝那裏,人家也不會認你的存折、你的銀行卡。你怎麼辦?所以“無為謀府”,確實是給人類開了個玩笑。在道家學說裏麵,都是講人算不如天算的。

“無為事任”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平日裏看到這個也忙,那個也忙,尤其是當了領導,當了老板的,可以說是人為事累,任物傷身。我們如何使自己活得滋潤,活得自在?如何在繁忙的事務中,也能讓自己瀟瀟灑灑?今天學了這個,不管具體落實起來困不困難,總還是有好處的。我們可以隨時提醒自己,不要人為事累啊!那麼辛苦地奔波幹什麼?就算把錢掙到了,身體垮了,心情又不舒暢,不是會落個一身病麼?人的一生,一個是命運所在,一個是心誌所在,怎樣使自己活得超然?我們都要仔細摸索一下。

“無為知主”,就是不要運用智慧去主宰事物。我們每天總想讓自己的心智去支配東、支配西,殊不知隻有丟棄了主宰事物的心智,你才能夠體會到大道的真趣,才能領會到冥晦無窮的那種偉大,自己的心胸也才會隨之寬大起來。所謂“遊無朕”,就是沒有一點征兆的意思。

以上幾句,都是綱領性的語言,大家要認真去體會。壺子對於季鹹就是無朕,他在沒有征兆之中遊刃有餘,讓季鹹這樣的大相師也莫測高深。

禪宗公案中有“羚羊掛角,無跡可尋”一說。有一天黃檗禪師坐在地上,看見幾個參禪的人來了,便問:“你們來幹什麼?”參禪人說:“我們是尋羚羊而來的,如今似乎聞到了羚羊的氣味。”黃檗禪師說:“羚羊無角。”參禪人說:“尋蹤而來。”黃檗禪師說:“羚羊無蹤。”參禪人說:“便尋味而來。”黃檗禪師問:“羚羊無味,你等又何處可尋?”就是說,沒有地方找得到了!

雁過長空,影沉寒水

下麵一句,“盡其所受乎天而無見得,亦虛而已!”有些人學佛學道,總是想在“見”上有所得,這不行。我們學習的人千萬不要自以為是,更不要有自以為是之見。

當年雪峰禪師在參德山老和尚之前,三上投子,九到洞山,結果好多年都沒有參到什麼名堂。有一天,他終於受不了了,在德山老和尚麵前哭哭啼啼地說:“學人還有分也無?”就是說,我那麼多師兄師弟都開悟了,就我一個人是笨蛋,師父啊,我到底與佛法有沒有緣分啊?德山給了他一棒子,說:“實話告訴你,吾宗無語言,實無一法給予人!”這一棒一言之下,雪峰竟大徹大悟了。

莊子這裏的“而無見得”四個字,跟禪宗完全是通了氣的。“亦虛而已”,這裏的虛是虛空的意思。《道德經》說“至虛極,守靜篤”,隻有虛空,我們的精神容量才會無窮無盡。虛就是空,空了之後,萬事萬物才能在我們的心中通行無礙,善惡、得失、是非、生死,都在這之中,跳不出一個“空”和一個“虛”字。但是,我們一般人都做不到這一點,我們心中老是有個“我”字存在,你要叫他放下,要他虛要他空,他就是放不下。我們在與修道的人交往時,遇到很多修法的人,見麵就說我在修這個法,我在修那個法,總之還是在說“我”。隻有當我們把自己的一顆心變成“公”字的時候,“私”字才會不起作用。現在我們要求別人要空、虛、通,也是做不到的,但是我們在辦私己之事的時候,一定要想到這個“公”字,要隨時把這顆公心亮出來。隻有公心亮出來,我們的心路才會通暢,才能真正進入虛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