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劍為犁釵委地(1 / 1)

岸牧帶著衛兵將翊文殿圍得水泄不通,被踢得四處飛揚的塵埃已落定。溫暖的陽光反射在長劍上,寒涼刺骨。正值深秋,殿外的楓樹林明豔如火。諾大的殿宇依然像往常一樣安靜的臥在楓樹林中,紅牆綠瓦,不言愛恨。

這裏的一切都是為她而造。

他說:“你飽讀詩書,明天文地理,以後輔佐本王治理江山。”於是將她的寢宮取名“翊文殿”。

她最愛看楓樹變紅,大片燃燒的樣子,那樣溫暖舒心,喜樂安寧。於是他傾盡全力搜集各種品種的楓樹,種植在翊文殿周圍。——站在皇城的最高點放眼望去,就像一條鑲嵌著綠寶石的項鏈。

殿內的女子坐在軟席上,一動不動。空蕩的宮殿,冰冷的莊嚴。天窗射進一束光線照在軟席前方,幽明寂靜。殿門外緩緩走來一人,一步一步的靠近,很明顯他的腳步沉重如鉛。待到可以看清彼此的臉時,他停住了腳步,不遠不近,咫尺天涯。

她看到他執起手中的劍對著她。

“本王再給你最後一次機會,說實話。”

你說,護我一世周全。“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一群乳臭未幹的小丫頭們都著青衿、手執卷,於院中花架下誦讀,講解的先生拿著戒尺穿梭在行列間視察,極其認真。一隻百靈鳥從空中滑翔而過,留下一串美妙的樂聲。院牆上的迎春花開得熱烈非凡,金黃一片。

先生抬頭,一眼望到遠處隱隱約約的山脈,像夢一樣朦朧。清秀的臉龐,浮上一層淺淺的悲傷,不辨來世今生的訣別。

“而今天下群雄割據,禮崩樂壞。賢弟作何打算?”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妾讀《鬼穀》,領悟亂世從軍,所為不是打仗,是止戈。”

“先生……先生?”一個學生叫喚了兩聲,他才回過神來。

往事如煙,即刻消散,卻忘不掉嗆人滋味。天保七年夏,滁州大旱,田地皴裂,稼穡不結,方圓千裏,餓殍遍野。正當民不聊生,生靈塗炭之際,一個遊方術士為滁州百姓求得一場大雨,解救無數百姓。朝廷聽聞,派遣官員以上宮之禮招賢。術士欣然前往。

臨走前,在城牆上道:“我將輔佐皇上於此地起,繼而掃平各國、統一亂世。”

官員驚,回京向帝複述,乃拜為相。

天保七年,相領三千騎,與北壑五萬大軍抗於秦嶺。相命人汙淮河上遊水源,北壑士兵得病無法醫治,不戰自潰。

自此,令各國軍隊聞風喪膽。

建熙元年,卜官夜觀天象,紫微星南移。

賢君下士,豪傑來歸。

很多年後,莊容再次來到建康城。巍巍城牆斑駁了許多,護城河也加寬了,城中一如當年熱鬧繁華,隻是很多人都不在了,她愛過的,恨過的。街角那家包子鋪小哥的吆喝聲,把她扯進深深的回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