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皇上是真的顧念他與景王的手足之情,為何前兩日不來,偏偏要等到這第三日蓋棺之後才姍姍來遲得想要瞻仰死者遺容。淩韻隻覺皇上此舉,並不隻是單單懷念景王那麼簡單,好像還有什麼目的似得。
直到棺蓋被士兵重新打開,淩韻這才明白了皇上此行的真正目的。一個隻有衣物,並無死者屍體的棺木,如何能讓當今皇上安心得穩坐江山呢!盡管劉珣給出的理由亦是合情合理,景王當時中了敵軍的埋伏,死於亂軍之中。敵將為了回去邀功請賞,更是殘忍的割下了景王的頭顱。這些理由在常人眼中,確實毫無破綻可言,但對於這個位尊九五的男子來說,卻將成為他今後揮之不去的一塊心病。
景王爺下葬當日,皇上下詔書封劉珣為孝親王,承襲王爵俸祿,留在京城,淩韻也被順理成章得封為王妃。這樣的封賜在任何人看來無疑都是喜事一樁,淩韻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不光臉上愁眉不展,心中更是鬱結難安。
冊封後的第二日,淩韻以命婦的身份進宮謝恩,卻發現此時的皇宮處處戒備森嚴,每到一處宮門前,守衛都像是如臨大敵般仔細盤查良久,才肯放行。一切都似乎變了很多,皇後的臉色較之上次她見到時,更顯得憔悴了。沒見麵時,淩韻有很多話想要當麵向她問個清楚。可是等到真的相見時,她卻是高高在上的皇後,而她隻是剛剛得到冊封的王妃。尤其還在那麼多雙眼睛的注視之下,即使她有一肚子的話,也隻能小心翼翼得憋在腹中。
“本宮也沒什麼好送給你的,這支鳳簪跟了本宮多年,本宮這就把她送給你做個紀念,你可要好好收著。”皇後說著拔下頭上的鳳簪,親自交到淩韻手中。
淩韻本想推辭,對上皇後滿是殷切的眼神,已到嘴邊的話硬是咽了回去。從皇後手中接過鳳簪時,淩韻無意中瞥見皇後眼中異樣的情緒。那樣溫柔的目光,淩韻還是第一次在她臉上捕捉到。不過隻是一瞬,她又變回了那個端莊高貴的皇後。
淩韻踏進皇宮後所遇見的事情,已經夠讓她匪夷所思的了,沒想到翌日早朝傳出的消息則更加令人震撼。朝堂上,皇上親下聖諭,由禮部草擬廢太子的詔書,並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宣布皇後當年毒害錦妃一案證據確鑿。
“皇上下旨賜她以白綾自盡,而她卻在內侍到達之前,自飲毒酒身亡了。原以為這麼多年的宮闈生活,早將她的性子給磨平了,沒想到她依然還是那麼倔強。”淩相國話語中有著難掩的落寞和惋惜,既為當年的有緣無份無可奈何,更為今日的天人永隔無計可施。
淩韻手中緊緊攥著那日皇後交給她的鳳簪,心底不由騰起一陣酸澀。那日進宮去見她時,她大概已經料到會有今日的結局了吧!所以她才會把跟隨了自己多年的鳳簪交到自己手中。在她眼中,那是她窮盡畢生之力所追尋的至高無上的權利象征。
但在淩韻眼中,她僅僅是件精美的飾物。縱然光彩華麗,貴重無比,卻也是一把沉重的枷鎖。一旦戴上了它,便再無自由可言,無快樂可言。因為在那條漫長的皇權之路上,從來沒有永遠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