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軟件定義世界 光纖通道何去何從(1 / 2)

軟件定義世界 光纖通道何去何從

存儲

作者:沈建苗 編譯

新技術閃亮登場,勢必會衝擊舊技術。

“舊有存儲係統是基於各自獨立的專門存儲架構而設計的,這些架構都經過了調整和改動,以滿足特定的應用需求。”Coraid公司負責產品管理的高級主管Gokul Sathiacama說,“傳統的存儲架構效率低下,因為它們並不是為了橫跨建築物、城市區域或找到實際場地放置下一個存儲陣列單元的任何地方而設計的。”因此,Coraid公司主張使用以太網作為承載數據存儲流量的背板。

光纖通道向來是SAN(存儲區域網絡)的核心部分,但在過去十年,它無疑將部分地盤拱手讓給了基於以太網的SAN,尤其是在低端市場。而虛擬化、雲計算、閃存,以及現在軟件定義的數據中心等創新,更讓一些人質疑光纖通道能否存活下來。

對此,作為博科公司的媒體/分析師關係經理,也是光纖通道行業協會(FCIA)發言人的Emory Epperson確信,光纖通道會長期屹立不倒。Epperson表示:“光纖通道是惟一針對存儲係統設計的專門建造、成熟可靠的網絡,可以滿足企業數據中心持續可用、高性能,以及可無縫擴展的需求,是部署最廣泛的存儲網絡基礎設施,適用於虛擬化、雲架構和關鍵業務應用等係統。”

她援引了一組數字來證明:每年出貨的光纖通道端口超過1100萬隻,光纖通道存儲容量超過11 EB,年銷售額接近1200億美元。但FCIA並沒有滿足於既有成績,在感受到來自以太網和軟件定義網絡等新概念的壓力後,它正采取措施以擴展自身功能——第一批采用下一代技術,即第6代光纖通道的產品有望在兩年內上市,性能、可靠性和可擴展性都將大幅提升。

據了解,第6代光纖通道可將傳輸速度從現有的16Gbps提升到32Gbps,如果並行使用多條線路,最高可達128Gbps。此外,前向糾錯(FEC)功能將通過自動檢測位錯誤和恢複機製(高速網絡可能會出現位錯誤),改善鏈路的可靠性。它還通過降低功耗,摘掉了光纖通道經常被詬病能耗大的帽子。IDC存儲係統和軟件部門調研主管Ashish Nadkarni指出,許多公司繼續在購置光纖通道,以滿足高端存儲需求,今後,龐大的光纖通道用戶群還會越來越壯大。

Nadkarni說:“第6代光纖通道的研發成功,對企業來說是一顆定心丸,讓他們的投入有所保障。”

同時,FCIA正在竭力將軟件定義技術整合到光纖通道協議中。Epperson說:“光纖通道協議的不斷創新將有助於確保未來支持軟件定義的企業數據中心。”

其實,業界許多廠商正在積極添加軟件定義的特性。除了FCIA添加軟件定義存儲和網絡功能,作為製定未來標準這項工作的一部分外,博科、EMC、惠普、IBM及其他公司也在相互合作,讓光纖通道成為OpenStack環境的一部分——支持用戶管理光纖通道SAN卷和區的功能會在今年添加到OpenStack軟件中。

當然,第6代光纖通道並不是終極目標,FCIA有一份目光長遠的計劃,將光纖通道推向更高的高度。

隻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看好這個路線圖。市場研究機構StorageIO Group分析師Greg Schulz認為,光纖通道已過了巔峰期;新興的軟件定義環境有望充分利用萬兆以太網(10GbE),尤其是40GbE和100GbE初露端倪。“我們所知道的基於硬件的光纖通道在今後幾年不會消失,因為它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繼續存在於一些環境。不過淘汰的征兆已經出現。”Schulz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