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見大 平中見奇
名師講壇
作者:杜波
“以小見大”就是用小題材表現大主題。從小事、細節、小物件、小人物入手,在寫作中對描寫對象進行強調、取舍、濃縮,以獨到的想象抓住一點或一個局部加以集中描寫,以便充分地表達主題思想。這種藝術處理手法,給我們的寫作帶來了極大的靈活性和無限的表現力,同時為讀者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以小見大的手法運用得當,往往能收到“一滴水折射太陽光輝”“窺一斑而見全豹”的表達效果。
運用“以小見大”時,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麵:
一、著眼於“大”,挖掘要深刻
古人一直把“意深”作為寫作的首要標準,強調“意必深然後為工”“論事敘事,皆以窮盡事理為先”。我們寫作時,一定要細心觀察,精於思考,要學會從具體事物中發現和挖掘深刻的意蘊。如《莊周買水》中,劉征在市場改革中發現“官倒”的重大經濟問題,借莊周買水諷刺當時商品流通領域以權謀私、哄抬物價、憑空暴富的醜惡現象。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平淡無奇,但它卻是整個社會生活的基礎。留心觀察這些生活素材,並進行多方麵的思考,深入開掘,我們就能夠挖掘出深刻的思想內容和社會意義。如:
那幾盆花,隻甘於蜷縮在院牆下的一角。它們的天地也隻是這一隅,於是,心胸也就隻有這麼小,境界也隻有這麼高。而老槐樹,它的目標是高遠的天空。它突破了院牆的限製,它可以感受到天的寬廣、地的博大,風雨又怎麼奈何得了它呢?(《心懷天下》)
作者通過幾盆花和一棵老槐樹在暴雨前後不同情形的對比,說明生活的天地寬廣,心胸也就寬廣,境界也就高遠,任何風雨也不能撼動的道理。幾盆花、一棵老槐樹、一場暴雨都是一些細小常見的平凡事物,作者卻獨具慧眼,發現了其中所蘊含的哲理。
二、大中取“小”,選材要精心
以小見大中的“小”,是描寫的焦點。它既是寫作創意的濃縮和生發,也是我們獨具匠心的安排,是高度提煉的寫作點。這就需要我們從日常的具體事物中尋找最佳的切入點。如:
小時候,我愛去外公家。外公知道好多趣事,外婆的廚藝精湛。聽外公眉飛色舞地講完一段故事,爺孫倆都餓了。於是,外公躡手躡腳鑽進廚房,趁外婆不注意,夾幾片剛炸好的雞排,趕忙回來和我分享,像一個小孩子。有幾次外公被外婆“人贓俱獲”,隻好乖乖地讓外婆打手心。(《舉手投足之間》)
生活中細小瑣碎的事情,包含著濃濃的情,而人間的愛不就在這舉手投足之間嗎?作文時,我們要善於選取這些平凡細小的材料,從看似細小的材料中揭示出深刻而常見的生活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