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成眷屬》裏描寫了一個新女性的形象。海麗娜曾女扮男裝地為自己的愛情而奮鬥,她最後終於獲得了自己所愛的人,戰勝了封建的等級觀念。
莎士比亞的道德觀是通過對愛情、家庭和金錢的描寫體現出來的。
莎士比亞對金錢欲的批判,最典型的是《泰門》中的一段(四幕三場):
金子!黃黃的,發光的,寶貴的金子……隻這一點點,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醜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變成尊榮,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這黃色的奴隸,可以使異教聯盟,國家分裂……
正是人們對金錢的強烈欲望,才使人喪失了自己善良的本性,破壞了正常的道德規範。同時也正是莎士比亞在處理個人問題上的堅決、果斷,樹立了良好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所以才在以後的作品中充分體現出作者的喜怒哀樂,充分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在莎士比亞與安妮的交往中,顯然可以看出安妮比莎士比亞大。因此,他們在戀愛的過程中,安妮顯得更為主動,處處以大姐姐的身份關心照顧這個比自己小8歲的弟弟,給莎士比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憶。在長詩《維納斯與阿都尼》中,那些描寫年輕美貌的維納斯在密林濃陰下妄圖勾引少年阿都尼的詩行裏,散發出一種個人回憶的成分。
這是詩人純真的想象,他把一個少女對少年男子的真情,一覽無餘地展現在讀者麵前,試想沒有這樣的切身體會,怎會描寫得這樣逼真。
莎士比亞在沒有舉行那神聖的宗教儀式之前,就已經侵犯了少女的尊嚴。這是毋庸置疑的。這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描述。
在《暴風雨》裏,普洛斯彼羅答應王子斐迪南,把女兒米蘭嫁給他。可是普洛斯彼羅警告他:
但在一切神聖的儀式沒有充分給你許可之前,你不能侵犯她處女的尊嚴;否則你們的結合將不能得到美滿和幸福,冷淡的憎恨、白眼的輕蔑將使你們的姻緣中長滿令人厭惡的惡草。所以小心一點吧……明燈將照引著你們!
這些詩句都散發著作者個人生活的切身體驗!威廉·莎士比亞至少在娶安妮之前3個月,就與她發生了私情,當時,可能是一時衝動,也可能是感情的最熱烈的表白。
理查德家位於距斯特拉福兩英裏外的肖特裏村,擁有75英畝地。安妮的父親1581年去世,他留下了43英鎊的現款,這在當時可以蓋一所很不錯的房子。安妮他們住的房子原名叫休蘭德農莊。理查德立下了遺囑,要求他的兒子同時也是繼承人巴塞洛繆遷入農莊,代其寡母經營。這位寡母是理查德的繼室,不是安妮的生身母親,安妮有3個異母兄弟。她的兄弟巴塞洛繆接過農莊之後,又娶了媳婦,這位弟媳婦是專橫跋扈的主,在家裏她成了主人。
莎士比亞家與安妮家早就有業務上的往來,在長期的往來中,兩家建立了友誼。
斯特拉福法院曾審理一樁案子,其中涉及理查德·哈撒韋與別人的財務糾紛。哈撒韋求助於約翰·莎士比亞,請他幫助擔保,支付一定的保證金。約翰·莎士比亞同意並給他支付了一定數目的錢,使理查德·哈撒韋順利地打完了這場官司。從此,他們兩家之間的關係更加密切了。後來,約翰·莎士比亞曾又一次為理查德擔保,這在斯特拉福法院的檔案中有記載。這兩次擔保,使理查德非常感謝約翰能在他們困難的時候幫助一把。從他們倆之間的關係中可以看出,威廉·莎士比亞與安妮從小就是好朋友。
威廉·莎士比亞與安妮剛成家時,住在父親的房子裏,此時的莎士比亞還沒有能力自己買一套房子。約翰·莎士比亞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闊綽了,此時,他住在亨利街上的一個小房子裏。這對於剛剛嫁過來的安妮·哈撒韋來說是有點委屈,但這也是命中注定的事。像她的婆母一樣,沒出嫁前在自己家裏,住慣了深宅大院的公主似的房子,而一下子住到這個僅能容納兩張床,此外再沒有別的家具的新屋時,是有點不習慣。但想到她和莎士比亞的感情,她又把這些忘掉了。
好在安妮出嫁時,父親理查德給了她一筆遺產,遺囑中規定“她結婚之日付給”6英鎊13先令4便士。雖然這筆錢買不到房子,但對他們剛剛結婚,急需用錢的小家庭來說,零用是夠了。雖然約翰可能還有房間,但當時家裏的孩子太多,不能再騰出房間給他們,所以,他們隻好委屈住在這裏了。莎士比亞和安妮的房間裏除了一張雙人床之外,一無所有。這張床也是安妮從家裏帶來的,是她的父親與繼母的臥榻,現在不需要它了,所以把它送給了女兒。
在莎士比亞的《第十二夜》裏,奧亞諾公爵向他的少年侍從——女扮男裝的薇奧拉說:
女人應當揀一個比她年紀大一些的男人,這樣她才跟他合得攏,不會失去她丈夫的歡心;因為孩子,不論我們怎樣自稱自讚,我們的愛情總比女人們流動不定些,富於希求,易於反複,更容易消失而生灰。
莎士比亞和妻子婚後半年生了女兒蘇珊娜,不到兩年又生了雙胞胎,莎士比亞21歲時,已經是3個孩子的父親了。
在安妮剛剛踏入莎士比亞家的時候,心裏多少有些不安。事實上,安妮早就熟悉了他們家中的每位成員,特別是他的母親瑪麗·西登。
瑪麗對家中來的這位兒媳開始是百般挑剔。這也難怪,畢竟是英國上層社會的大家閨秀,雖然無情的歲月把她摧殘得已不再有年輕時的風韻,但在她的思想深處仍然要用自己剛剛踏入莎士比亞家庭時的所作所為來與安妮進行比較。這難免產生一些誤會。
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共同生活,這個情況有了改變,安妮逐漸習慣了他們家的生活,瑪麗也感到家裏來了一位能幹活、會做飯的兒媳,這對她來說也是一種解脫。
瑪麗自從生下愛德蒙之後,也感到自己的體力不支,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畢竟是年齡不饒人,感到自己日益地衰老了。家裏5個男人同樣需要有個幫手。所以安妮的到來,使原本承擔繁重家務勞動的瑪麗輕鬆了一些。在以後的日子裏,瑪麗和安妮的關係逐漸地好轉起來。盡管他們剛結婚時,自己的兒子還可以說是個小孩子,而安妮已是年過韶華了,瑪麗多少有些不滿,但現在她開始逐漸地接納她了,安妮終於真正地成為莎士比亞家族裏的成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