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重塑俄羅斯(1 / 3)

1698年8月25日黃昏,沙皇悄然回到了莫斯科,開始了他偉大的變革。

第二天,在領主們到奧勃拉任斯科耶祝賀他凱旋歸來時,沙皇親自操起一把剪刀,親自剪除了領主們的大胡子。幾天之後,他對宮廷侍從小醜又動了一回剪胡子的“手術”。這個改變俄國人外觀的措施,本來微不足道,可是在彼得往後的統治史中,似乎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崇拜胡須的風尚是正教教會造成的。教會認為,這是上帝賜予的裝飾品,是俄羅斯人引以為驕傲的珍品,並宣布剪胡子的作法是一種大逆不道的罪孽。

彼得把剪胡子的政策頒布全國,宣布俄羅斯要把剪胡子作為全國居民的義務,要留胡子得出錢購買留須權,規定要交留須稅。特製一種銅牌子,作為繳納留須稅的收據。

彼得和夫人的關係已經難以維係了。這時彼得專門處理和她的離婚。幾經周折後,一輛沒有護衛的簡樸馬車終於從克裏姆林宮馳往蘇茲達爾修道院,她改名換姓為葉蓮娜,開始了淒涼的修女生活。

接著,彼得嚴厲地鎮壓了射擊軍,他不允許射擊軍一而再、再而三地謀反。彼得把莫斯科變成了殺人場,1000多名射擊軍成員被斬首、分屍、吊死;還有成千上萬的人被處以鞭刑,右臉被打上烙印,發配西伯利亞;16個團被解散,成員遠離莫斯科,終身不可離開那裏;死者的家屬也被趕出京城,以乞討為生,他們要替死人贖罪。“幕後”人物索菲亞公主也受到更嚴厲的懲罰,在她窗前掛滿手拿紙條的射擊軍屍體。

整肅結束後,彼得又開始了他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1699年1月,頒布了實行市政改革的敕令。這項敕令促進了手工業、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從而使俄國國庫充盈,保證國家經濟、國力的增長。

在此同時,彼得又開始了服裝革命,規定:男人要穿短上衣,女人要穿裙子……如果違反敕令,要受罰款等處理。

1700年元旦,彼得又廢除東正教曆法,采用歐洲多數國家采用的以基督生日為一年起始的曆法,而且他還規定婦女可以走出家門,進行社交活動等。

1702年12月,第一份俄國報紙《新聞報》創刊和印刷所建立起來了。外文書開始翻譯出版,劇場出現了,算術課本、字典也開始編纂。落後愚昧的俄國,正急急忙忙地朝文明社會邁進。沙皇又在教會實行變革,不設立主教,而設立代理主教,又對教會進行了諸多限製。

彼得又采取軍艦恐嚇的辦法同土耳其簽訂了和約,他又聯絡薩克森選帝侯、丹麥國王訂立了反對瑞典的著名的“北方同盟”。

1700年8月8日,彼得下令向瑞典進軍,實現他的理想——把自己的版圖延伸到波羅的海,把曆史上俄國曾經擁有的城市奪回來,並為俄國攫取新的領土。

無奈彼得出師不利。他向瑞典宣戰的當天,丹麥不戰而降,退出了和俄國的同盟。俄軍9月23日仍然兵臨納爾瓦城下。11月18日,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親自率隊迎戰,次日兩軍會戰,俄軍一敗塗地,陣亡、溺斃、餓死者達6000之眾,炮兵連135門大炮全部損失,指揮官或降或亡。

在嘲笑和恥辱麵前,彼得像第一次出征亞速失敗後一樣,很快振奮起來,總結經驗,積極準備反敗為勝。他馬不停蹄地奔走於阿爾漢格爾斯克、沃羅涅什、首都、前線之間。一輛普通的馬車或雪橇,既是他的交通工具,又是他的棲身之所。他使俄國的男女老幼、僧俗軍民都投入了戰備。在全國大規模征兵和製造武器,很快地俄國的軍隊武裝起來了。

俄國軍隊終於開始取得勝利。1702年初的一次戰鬥中,1700名瑞典軍隊被殲者達1000之眾。1702年秋到1703年春,俄軍又忙著在涅瓦河西岸作戰。一場持續12小時的酷烈而艱苦的攻堅戰後,一座俄國老祖宗的城堡又被俄軍從瑞典手中奪了回來。彼得為這座城堡改名為施利色堡(鑰匙城)以表示這座城堡的重要位置,它將是打開波羅的海的一把鑰匙。接著,在攻克涅瓦河口另一座城堡寧尚茨堡後,俄軍由8隻小艇組成的艦隊又贏得了第一次海上勝利,俘獲了兩隻瑞典艦船。

涅瓦河流域,包括入海口都已掌握在俄國人手中,彼得又堅固了防禦工事,1703年5月16日,在盧斯特·艾蘭特(快樂島),一座城堡動工興建,它被取名為聖彼得堡。誰能想到,這就是10年後的俄羅斯首都!但當時,它隻是由6個碉堡構成的城堡,再加上附近的一座木屋“彼得小屋”。彼得又開始建立艦隊,來保衛新土地,他在涅瓦河的入口處又修建了一座城堡,並在彼得堡修建了一座造船廠,以便為後來同瑞典作戰時保證海上優勢。

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根本不把這些放在心上。1704年7月,俄軍又占領了傑爾普特。之後又包圍了納爾瓦長達兩個月之後,彼得采取巧攻方法使傲慢守軍司令戈恩投降。洗雪了第一次納爾瓦戰役失敗的恥辱。

但他沒有馬上班師回朝,炫耀勝利,而是帶領將軍和大臣,打掃兩個戰場,參觀要塞、塹壕和工事。他親自擔任教官,向臣屬講述“炮火筵席”的細節和經過。

沙皇在經過一段巡視後,於12月14日,帶著納爾瓦的俘虜和戰利品回到莫斯科,舉行了盛大的入城儀式。

彼得終於在4年前慘敗的納爾瓦贏得了勝利。歐洲也開始重新認識這位32歲的沙皇。他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勵精圖治,在1705年前取得了超乎預料的勝利使沙皇俄國成為威震鄰邦的強國。

俄國雖然取得了納爾瓦戰役勝利,但瑞典仍很強大,瑞典在波蘭境內徹底打敗了波蘭,於1706年6月迫使奧古斯特二世簽訂和約,並在波蘭扶植了傀儡政權,接著,瑞典要大舉進攻俄國。

這時,俄國爆發了阿斯特拉罕射擊軍和城市平民的起義。起義者在1705年7月30日控製了這座城市達7個月之久。沙皇派兵鎮壓了起義,組織起義的人受到車裂和酷刑。近300人被送上斷頭台和絞刑架,為了緩和矛盾,彼得同時宣布廢除若幹苛捐雜稅,暫時停止禁穿俄式長衫和禁蓄胡須的敕令。

彼得為了處理國內事宜,他要與瑞典講和,但遭到拒絕,彼得隻得加強備戰。

正當查理十二世揮師東進,指向沙皇的莫斯科時,頓河流域的哥薩克和牧民在布拉文領導下,於1708年4月8日舉起義旗。起義規模越來越大,並打敗了沙皇軍隊。彼得用殘酷手段鎮壓起義軍,下令把“布拉文分子”絞死在靠近他們家鄉的城鎮通路上。7月,起義軍失利,布拉文被叛徒謀害身亡。零星的義軍又頑強抵抗兩年之後被彼得鎮壓了。

彼得加強備戰,裝備了戰艦,招募了新兵,使用了剛在法國推廣的新式刺刀,創建了歐洲第一個炮兵中的騎兵部隊,還提高了火炮技藝。

1708年初,瑞軍向俄國挺進,俄軍避敵鋒芒。撤離時實行焦土政策,堅壁清野。瑞軍所到之處,馬無草料,人無糧食,失去了能征善戰的昔日雄風。1708年8月,彼得打敗了查理親率的5個裝備齊全的團隊,瑞軍遺屍3000具。接著,又打敗了瑞典一次短兵戰。

瑞典軍隊兩次受挫後,轉而向南——富饒的烏克蘭進軍,那裏的烏克蘭統領馬澤帕也暗中和查理十二世勾結。這時,彼得的“快速突擊隊”在林村與瑞典援軍部隊交戰,1.6萬多人的瑞軍死亡大半,輜重車隊和炮兵幾乎全部損失。

烏克蘭統率並沒有給瑞軍帶來多少援軍,土耳其人也按兵不動,受孤立的瑞軍在饑寒交迫中經常受到哥薩克的進攻。1709年4月,到達波爾塔瓦時,隻剩下人數不多疲憊之師了。

彼得在積極備戰的同時,又忙裏偷閑處理內政,之後他又帶領241艘船組成的艦隊,向土耳其示威。

此時,查理十二世率部隊包圍波爾塔瓦,7個月進攻仍未能攻破該城,緬希科夫先攻擊另一支瑞軍占領的城池,趁瑞軍分兵去救時,送彈藥給波爾塔瓦守軍。

6月27日著名的波爾塔瓦戰役開始了。瑞軍先開始進攻,突破了俄軍部分防線。但彼得親自反攻,穩住陣勢,側翼俄軍和炮兵向瑞軍猛攻,使瑞軍損失慘重。瑞典終於大敗,查理和他的殘兵敗將逃向第聶伯河。

瑞典作為軍事強國的昔日雄風,在波爾塔瓦一戰喪失殆盡,歐洲又重新評價彼得。他又重新建立反瑞典同盟。北方霸主已不是瑞典,而是俄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