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用樂觀的色彩來畫下那個島,這也是我想與全世界人民分享的。我想告訴大家,隻要我們能接受生命中的挑戰,連最奇異的夢想都可實現!
——曼德拉
1918年7月18日,在南非東南部特蘭斯凱地區首府的烏姆塔塔附近的姆維佐村,科薩部族內滕布人部落亨利·加德拉·曼德拉家的圓形茅屋裏,傳出新生嬰兒響亮的啼哭聲,一個小生命降臨人間。亨利家添了一個男孩取名叫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名字,因為在科薩語中,是“自討麻煩的人”或者是“惹是生非”的意思。當時的家人和小村的村民們誰也不會料到,這個“自討麻煩”的男孩,日後卻成為南非種族主義的克星,成為扭轉南非曆史方向的巨人——納爾遜·曼德拉,一個讓全世界震驚的人。
曼德拉的父親亨利·加德拉擔任著滕布人大酋長首席顧問。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南非軍隊在西南非洲同法國人作戰,亨利·加德拉作為大酋長的顧問參加了南非軍隊。他還是特蘭斯凱地區班加的成員,就地方問題向政府提出建議。班加是一個由非洲人和歐洲人組成的機構,是地區性質的總參議會。亨利·加德拉有4位妻子,隻有楠卡普希生了一個男孩。楠卡普希是一位性格堅強的人,她與家人共同生活著,撫養著自己的兒子。
那麼,到了19世紀初期,怎麼還有部落、酋長,還有多妻製呢?這就是19世紀初期的南非大地,它不同於歐洲、亞洲。
南非位於非洲大陸南端,在南緯22度至35度,東經17度至33度之間,麵積122萬平方公裏。東、南、西三麵為印度洋和大西洋所環繞,兩大洋交彙於好望角附近的海域,海岸線長2954公裏。陸地邊界從西北到東南與納米比亞、博茨瓦納、津巴布韋、莫桑比克和斯威士蘭接壤;另一鄰國萊索托被南非領土所圍繞。中部是南非高原,海拔高度平均為1200米,在高地和東部狹長的沿海平原之間是陡峭的德拉肯斯山脈,高原以西為卡拉哈裏盆地的南端,西南部為開普山脈及坡地和沿海平原。
南非的地下礦藏極其豐富。威特沃特斯蘭德盆地,有世界儲量最豐富的金礦帶。過去一個世紀當中,世界黃金產量的47%左右出自南非。在德蘭士瓦省中部,從東到西有一個方圓5萬平方公裏的淺碟形地質構造,蘊藏著世界上很大一部分重要礦物,包括鉑和鉑類金屬鉻、釩、鎳、螢石和矽酸鹽,其中鉑、鉻、釩的儲量為世界之首。開普省西北部有世界儲量最大的錳礦。舍伯利一帶有世界的鑽石礦。南非的煤炭儲量也很豐富,是非洲土著居民最多的地方,同時也是非洲大陸白人移民最多的國家。據南部非洲發展銀行的數字,1991年南非總人口為3891.5萬,其中非洲人2910.8萬,占74.8%;“有色人”(混血種人)330.78萬,占8.5%;亞洲裔人101.18萬(包括約2萬華人),占2.6%;白人548.7萬,占14.1%。南非的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裏31人,但是劃歸“土著人保留地”的“黑人家園”地區,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裏45人,有些地區高達70人。南非人口的城市化程度在非洲最高,但各種族比例不同。南非白人中的城市人口占90%,亞洲裔人中占93%,“有色人”(混血種人)中占82%,非洲人中的城市人口占70%。這是南非與其他非洲國家在社會發展程度上不同所形成的。
南非的大多數人信奉基督教,占教民的78%。其中以非洲人本地教會教徒最多,人數約630萬,其次為荷蘭歸正教,人數近400萬,第三位是羅馬天主教會,人數近300萬,以下是衛理公會280萬人,英國聖公會近200萬人,路德教約100萬人,還有一些教徒為幾十萬的教會。除基督教外,印度教信徒約60萬,還有猶太教徒約13萬。教徒總數約為3000萬人。雖然西方的宗教對南非大陸有較大的影響,大部分非洲人信奉基督教,但是信奉非洲傳統宗教的人數也不算少,大約有幾百萬。傳統宗教沒有文字的教義,它以家族文化、部落傳統習俗、宗教禮儀和忌諱等為主,成為非洲人生活準則的一部分。
南非的土地、資源,大部分被白人占有。白人種族主義傳統是保證這種掠奪式占有的工具。1910年南非建立和實施了一整套保證白人特權,而壓製黑人發展的製度。白人壟斷了南非的政治權力、軍隊和司法係統,黑人被剝奪了選舉權和其他合法權利。南非分為白人的4個行政省和10個“黑人家園”。4個省是:開普、納塔爾、德蘭士瓦和奧蘭治自由邦;10個“黑人家園”是:博普塔茨瓦納、西斯凱、加讚庫魯、誇思德貝萊、坎瓜內、誇祖魯、萊伯瓦、誇誇、特蘭斯凱和文達。“白人南非”占南非土地的87%,而“黑人家園”隻有南非領土的13%。占人口絕大多數的黑人成為出賣勞動力的廉價勞工,他們以血汗鑄成了南非的財富。
今天南非疆界內的非洲人,自遠古以來就在這裏生息繁衍。根據在南非各地的考古發現,南非大陸在100萬年以前,甚至更早,就有人類居住。到15世紀末期歐洲人“發現”這片土地時,桑人(亦被稱為布須曼人)、科伊人(亦被稱為霍屯督人)和班圖人(亦被稱為民格羅人)早已是這裏的主人。
桑人以狩獵和采集為生,分布在西北部的幹旱地帶和山巒之間,他們是這裏最早的居民。在南非各地發現的桑人岩壁繪畫中,最古老的有2.8萬年。科伊人為遊牧民,生活在降雨較充分的西南部地區。據考古學家發現,在公元初年,這裏就有遊牧活動。
南非東半部地區分布著從事半農半牧的班圖人。這一帶雨水充沛,適合農耕。據考古證明,來自非洲中部的班圖人在公元3世紀之前就已跨過林波波河,進入德拉肯斯山脈東麓和東部沿海平原。班圖人農牧兼營,並已使用鐵製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