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經營重點不在跨界,而在經營
卷首語
作者:林學勤
最近幾年跨界非常之熱鬧,IT教父柳傳誌開賣農產品柳桃(獼猴桃);陳光標加入涼茶市場混戰;銀行大佬董文標掘金金槍魚;賣水的宗慶後進軍白酒、超市以及房地產;當然做房地的許家印最近又開始賣水……
企業進行跨界,就內部動因而言,源於天生的擴張衝動,也是一種自我內在資源的優化利用。許家印或許也不僅僅是想賣幾瓶水,而是圍繞著水做生意——長白山的旅遊地產、旗下200多個樓盤的礦泉水生意,以及,通過賣水鍛造出個強大的銷售渠道後,想做什麼生意做不成?
從外部看,消費的多元化需求給予企業提供多元化產品的可能性,同一產品領域的激烈競爭也迫使企業跨界尋找新的成長空間。像雲南白藥從醫藥產品跨界到日化產品。
但是,跨界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陳曉曾經在家電行業叱吒風雲,但是在投資家居用品行業後,“名巢靚家”從大張旗鼓地開業到悄然關店,隻用了半年時間。隨著行業細分,即使像陳曉這種管理強人,也無法做到在陌生領域遊刃有餘。
俗話說“生行莫入”,“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跨入陌生的行業,不僅要克服自己的無知和貪婪,更要應對經驗豐富誓死捍衛自己領地的行業老手。
幸運的是,把跨界玩得最風生水起的布蘭森或許能給我們一些至關重要的借鑒。
很多實踐證明,跨界經營重點不在於跨界,而在於經營。很多跨界之所以失敗,在於並沒沉下心去做品牌與產品核心內涵的規劃梳理,繼而形成上升到精神層麵的品牌表述及文化內涵,隻是在做產品的簡單添加。同時,跨界經營還必須有一個前提,即擁有自己強勢品牌的承載,跨界經營隻是屬於“強者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