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教育引導大學生勇於創新創造。習近平同誌指出,“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理應走在創新創造前列”。要教育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勇於創新創造是青年成長成才的時代要求,要有敢為人先的銳氣,有超越前人的雄心壯誌,有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意誌,勇於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敢於上下求索、開拓進取,在積極投身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踐中體現價值。
四是教育引導大學生矢誌艱苦奮鬥。習近平同誌指出:“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從積貧積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發展繁榮,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頑強拚搏,靠的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要教育引導大學生煉就一顆勇敢的心,立足本職、埋頭苦幹,不甘平庸、勇於突破,從自身和點滴做起,主動到條件艱苦的基層、國家建設的一線、項目攻關的前沿,迎接挑戰,經受鍛煉,增長才幹,努力闖新路、創新業,不斷開辟事業發展新天地,用開拓進取的勤勞和碩果累累的業績實現人生的精彩。
五是教育引導大學生錘煉高尚品格。習近平同誌指出:“青年是引風氣之先的社會力量。一個民族的文明素養很大程度上體現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準和精神風貌上。”要教育引導大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準則,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努力成為良好社會風氣的倡導者、踐行者和實現中國夢的偉大推動者、重要參與者,用青春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
三、用“中國夢”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探索
黨的十八大以來,筆者所在的黃河科技學院,以學習、宣傳、實踐“中國夢”為主題,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了學生的全麵發展和成長成才。
一是發揮課堂講壇陣地作用,學習中國夢。在中國夢教育活動中,充分發揮思政課、形勢政策課、黨課、團課等“四課”主陣地作用,以教育引導學生牢固樹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為目標,開展道路認同教育,圍繞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向學生全方位解讀中國夢的內涵與價值,教育引導學生全麵準確地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學校社科部找準結合點,科學合理地把中國夢教育融入和滲透到思政課教學中;黨委宣傳部會同形勢政策課教研室,認真撰寫《學習十八大精神,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的專題講稿,將中國夢教育引入形勢與政策課堂;黨校充分發揮培養教育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的熔爐作用,在初、中、高三級培訓班中開設《黨的奮鬥目標與中國夢》專題講座,受益人數達8055人;校團委在團課和“青馬工程”培訓班中,也相繼開展了中國夢專題教育。“一壇”是指發揮“黃河講壇”在中國夢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之後先後邀請黨政領導、專家學者開講二十五場,主要就國家重要戰略、重大政策以及社會思潮、社會熱點問題等方麵進行專題報告,傳遞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夢想,既開闊了廣大學生的視野,又堅定了他們實現中國夢的信心。
二是深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宣傳中國夢。習近平同誌指出,“要在廣大青少年中深入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為每個青少年播種夢想、點燃夢想,讓更多青少年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讓每個青少年都為實現中國夢增添強大青春能量。”首先,發揮新媒體作用,傳播中國夢聲音。積極運用網絡新媒體的優勢,引導學生運用好官方微博、微信、博客等網絡平台,積極開展“我的中國夢”微故事、微誌願、微訪談、微調查等活動,帶動廣大學生分享青春感悟,秀出精彩生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永遠跟黨走的理想信念。其次,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凝聚中國夢力量。舉辦“學習十八大,青春構築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以青年誌願服務日、“五四”青年節、國慶日等節點,積極開展“學雷鋒”活動、青春勵誌電影展播、紅色影片欣賞、感動中國人物事跡展、“光盤行動”、“我的青春故事”報告會、“我的中國夢”征文比賽、微電影創作、演講比賽、辯論賽等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使他們在活動中長才幹、強技能,引導他們心係祖國,發揮正能量。最後,挖掘青春勵誌故事,堅定中國夢信仰。通過開展尋訪大學生自強之星、“我的青春故事”訪談、“與信仰對話”青春勵誌故事會等活動,挖掘青春事跡,樹立優秀典型,兩年來先後推出了“考研之星”、“國家獎學金之星”、“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等一批先進典型,弘揚他們的精神力量,引領廣大學生健康成長,堅定中國夢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