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節 洪學智為建設抗美援朝紀念館嘔心瀝血(3 / 3)

隨後,洪學智走到英華山的頂峰,遙望雄偉的鴨綠江大橋及對岸的朝鮮山水,心情激動,感慨萬千:40年前的1950年10月19日,他隨彭德懷司令員率領中國人民誌願軍,從鴨綠江大橋上過江,赴朝參戰,在朝鮮的土地上,與世界頭號強敵美帝國主義的軍隊,浴血奮戰了兩年零九個月,終於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他沉思良久,深有感觸地對隨行人員說:“幾十萬英烈犧牲在異國他鄉,我們永遠不應該忘記他們。我們修建抗美援朝紀念館,就是要為偉大的中國人民誌願軍樹碑立傳,讓我們的子孫後代,永遠牢記抗美援朝的光輝曆史,成為激勵我們奮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專程親臨抗美援朝紀念館視察

對陳列內容提出重要修改意見

在洪學智的直接指導和全力支持下,曆經兩年零九個月的緊張施工和陳列布展,抗美援朝紀念館擴建工程終於按期完成。在抗美援朝戰爭勝利40周年前夕,1993年7月25日,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洪學智,與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的胡錦濤,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慕華,國務委員、中央軍委委員遲浩田一起,專程來丹東參加“抗美援朝紀念館開館典禮”。洪學智與中央領導參觀了陳列館和全景畫館,對建館工程和陳列藝術非常滿意,並予以很高評價。

由於時間倉促,洪學智沒來得及詳細觀看,所以,他一直時刻牽掛著紀念館。時隔不到兩年的1995年5月16日,他專程來丹東,對紀念館進行全麵視察,並提出了一些重要的修改意見。

對序廳右側的中國人民誌願軍赴朝參戰部隊序列表,認為不妥,他說,這些部隊是分期分批入朝的,這樣並列在一起會給人以全麵出擊的錯覺。所以,他建議撤下,換上毛澤東主席組建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命令;與此相對應,左側的《中國人民誌願軍戰歌》也撤下,換上各民主黨派的聯合宣言,這樣,序廳的內容就顯得更加莊嚴、厚重。

對陳列館中每個時期的誌願軍序列表,他一一細看,並隨時作了一些指正。他說,前期的誌願軍領導和後期的不一樣,那時是領兵打仗的,所以應該加以突出的展示,不能與後期的同等對待。當洪學智在展廳的陳列櫃中發現了他最熟悉、已有些老舊的棕色手提文件箱時,佇立良久。這件國家一級珍貴文物,跟隨洪學智副司令員在朝鮮戰場轉戰南北。在建館期間,他把珍藏40多年、包括朝鮮授予他的“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及證書等九件文物,全部捐贈給了紀念館。他告訴紀念館同誌,要繼續多征集曆史文物,因為文物是曆史的記錄,也是曆史的見證。他指示隨行人員:要抓緊“搶救”抗美援朝文物,不然,就越來越少了。當他得知在這麼大的抗美援朝專題館裏,竟然沒有一件彭德懷的文物,是件最大的憾事!他激動而氣憤地說,全讓廬山會議和“文革”給破壞了!真摯的表達的他對彭老總特有的崇敬之情。

對全景畫《清川江畔圍殲戰》,他大加讚揚,說形象、生動、逼真,表現了誌願軍的英雄氣概。但他提出,美中不足的是“殘酷性”不夠。他說,這場戰鬥後,戰場上是屍體遍野,光是美國士兵的鋼盔就堆成了小山。現在看不到幾個“屍體”,這就不真實了,所以要多加一些戰後的“慘相”,讓觀眾感受到戰爭的殘酷。

在露天兵器陳列場,他看到了一些當年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飛機、大炮、坦克、武器等,很滿意,說可以體現出軍事館的氣氛,但他仍然覺得還不夠。他對陪同視察的沈陽軍區副政委艾維仁中將說,你把東北所有的後勤倉庫都“搜查”一遍,凡是參加過抗美援朝的武器裝備,全都運到抗美援朝紀念館來,通過這些曆史文物,展現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他在視察後的座談會上,深情而嚴肅地說:“我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全過程,我了解這段曆史。現在有些人不了解曆史,還肆意歪曲曆史,胡編亂造,這是絕對不允許的。曆史是不能隨意篡改的,必須尊重和維護曆史的真實性和嚴肅性。希望抗美援朝紀念館能成為這段光輝曆史的最好見證……”

這是洪學智將軍最後留給我們值得永遠珍惜的寶貴精神財富!

(宋群基,抗美援朝精神研究會副秘書長;尹繼波,抗美援朝紀念館副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