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總醫院醫療儀器設備比較落後。在軍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洪部長讓總後撥款2200萬美元,購買了許多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醫療儀器,使總醫院的醫療設備煥然一新,達到了全國醫療設備的一流水平。醫院的醫療房舍比較陳舊,不適應發展需要,洪部長讓總後撥款增建了門診大樓和高幹病房大樓,使醫院的門診部由原來隻能容納800人擴大到3000多人次,全院從800張床位擴大到1300張床位。後來又撥款建了醫療大樓,今天的總醫院已擁有相當規模的先進醫療設備和3000餘張床位,不能不說是洪部長的關懷給醫院的發展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在洪部長的支持和關心下,逐步形成了解放軍總醫院和解放軍軍醫進修學院兩位一體,以醫療保健為中心,醫、教、研協調發展的格局。為此,新建了圖書館和動物實驗室,增設了風濕、血液、肌病、老年病、計算機等十幾個新科室,增建了下轄十幾個研究室的基礎醫學研究所,各臨床科都建立了實驗研究室。這時,有些同誌對醫院搞基礎研究有些看法,反映到洪部長那裏,他問我:“有人不同意搞基礎研究所和研究室,我想聽聽你的意見。”我說:“這是專科思想的片麵性。隻有把臨床知識和基礎知識結合起來,才能使臨床對疾病認識不斷深化,醫療質量不斷提高。如果‘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疾病診治就是盲目的。新增設的科室和研究室,不僅是增強臨床診斷治療的手段,也是開展醫學研究,培訓研究生的基地。”洪部長說:“解放軍總醫院就是要成為全軍醫院的領頭羊。你講得有道理,我支持你搞。但要把道理給大家講清楚,否則你搞起來還沒有人用呢!有人還會取消或可能自行消亡。”我讚歎洪部長看問題深刻長遠!果然後來有人要取消基礎研究所,但被總後衛生部領導擋住了。總醫院的計算機室是1984年成立的,在醫院擴展、人員編製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始終保持了16人以上的編製。在全軍率先實現了計算機醫院管理,為總醫院的自動化、信息化建設作出了貢獻。
醫院建設的根本是人才建設。對技術幹部的教育、培養和使用,也是洪部長最關心的問題。文化大革命造成醫院人才斷檔,青黃不接,缺少中堅力量,急需補充技術骨幹。洪部長特別批準我們從軍內外選拔了一批,又從醫院內部提拔了一批。經過幾年努力,除幾十名老專家老教授外,已形成了400餘名高級和中級職稱的技術骨幹隊伍。1986年部隊院校精簡整編時,曾要撤銷軍醫進修學院,在洪部長關心下得以保留,每年培養上百名研究生。此外,醫院還成立了護、技、藥業餘大學,600餘名護、技、藥幹部在5年內都達到了大專水平,使總醫院的人才素質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洪部長是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現代後勤奠基人和開拓者,他是位好領導,好師長。我今年已經88歲了,一生經曆坎坷,閱人無數,許多人、事正在逐漸淡忘,但洪部長在我的腦中依然那樣深刻,我對他的感情依舊那樣深厚。他永遠活在我心中。
在中央軍委和總後勤部首長的關心下,經過幾屆醫院領導20多年的努力,今天的解放軍總醫院已經發展成為馳名中外的第一流醫院。我們可以告慰洪部長的在天之靈,總醫院的各屆領導和在醫院工作過的廣大員工沒有辜負他老人家的期望,我們永遠會記住他老人家對黨和人民所作出的偉大貢獻。
(劉軒亭,解放軍總醫院原院長、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