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造全軍醫院的同時,根據北京地區大量軍以上幹部退下來後沒有一個好的醫療環境的情況,洪部長於1981年親自提出了建設一個專為老幹部治療的康複樓,並納入301醫院管理。1982年我被任命為總後營房部副部長,洪部長指示我兼任康複樓工程總指揮。由於工程質量要求高,功能還要齊全,工程時間又很緊迫,很多設備是進口的,工程技術人員不僅沒見過,甚至還沒聽說過,隻能是邊學習、邊設計、邊施工。因此,開工後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和施工隊伍相互交錯,矛盾十分突出。我的工作就是充當協調員、“消防員”,調整和解決三者之間的矛盾。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康複樓終於在1984年初步建成了,可因前期一些工作不夠到位,致使供不上電而不能開張,當時有200多名老幹部等著住院,楊尚昆同誌催洪部長趕快收治。洪部長讓301醫院的同誌去北京市設法解決供電問題,他們回來後向洪部長彙報北京市答應再投125萬,3個月後供電。洪部長嫌時間太長,又把我叫去,讓我去找副市長,錢再多一些也可以,但時間越快越好。我遵照洪部長指示與北京市領導商量後,隻用了25天時間,20多萬元經費,很快從八裏莊、衙門口拉進兩路供電線路,使康複樓很快開張收治病員,這時洪部長高興地笑了。洪部長親自到康複樓體驗功能,結果發現了不少還不完善的問題。於是洪部長又將原國防工辦副主任王輝同誌請來當顧問,將存在的問題一個個地圓滿解決,這就是至今20年後仍然不落後的301醫院康複樓。近20年來,上萬人次的全軍軍以上老幹部在此得到了康複治療。
軍委辦公大樓的建設,洪部長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在他任軍委副秘書長兼總後勤部部長期間,軍委領導和軍委辦公廳連個辦公地點也沒有,大都擠在三座門狹小的文物保護用房內。未來戰爭中的戰略指揮需要有可靠的場所,當軍委辦公廳要求建軍委辦公大樓的報告送至洪部長時,他非常重視,直接召集有關人員研究建設場地,人員搬遷,經費籌措等問題,親自審查設計方案,方案成熟後及時提交軍委常委會議研究。軍委正式批準立項後。我先後被任命為副總指揮和總指揮。經過多年努力,終於完成了搬遷,三通一平,設計方案的審定,主要材料的選擇等,這一切全是在洪部長的直接領導和關懷下進行的。軍委辦公大樓建起來了。完成了洪部長的意願,洪部長為軍委大樓付出了很多心血!有人說沒有洪部長的關懷就沒有今天的軍委大樓。用洪部長自己的話說:樓蓋起來我也住不上了。但作為中國這樣一支現代化、正規化的軍隊沒有這樣一個戰略指揮大樓確實也是不行的。
洪部長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我永遠忘不了老部長的諄諄教導。他對我軍後勤建設的巨大貢獻永遠載入後勤工作的發展史,永遠載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
(張金昌,總後基建營房部原部長、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