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的中秋佳節之際,筆者與相關領導受四平市政府的委托,赴京接受這一珍貴文物。帶著濃濃的情意,我們進入洪學智將軍的會客廳。將軍當時因病正住院治療,他的夫人、老紅軍張文接待了我們。張文小心翼翼地從兒媳徐曉鳳手中接過一條毛毯,展開來給我們看:這是一條俄國毯,長200厘米,寬135厘米,墨綠色底,乳白色花紋,花紋的形狀似月季花,又似菊花,還有如鳳尾似的圖案,整體花瓣大氣飽滿。毛毯色澤光亮,質地優良。張文同誌向我們講述了這條毛毯的來曆。
那是1946年四平保衛戰結束之後,時任西滿3師第2副師長兼參謀長的洪學智風塵仆仆從四平到了遼吉省委和遼吉軍區所在地白城子。他剛進省委大院,西滿3師師長兼政治委員黃克誠也從齊齊哈爾趕到,見到洪學智就緊緊地拉著他的手說:“你們辛苦了,感謝你們在四平牽製蔣介石的10個師達1個月之久,為我們在後方建立根據地,改造舊政權,爭取了時間。現在黑河形勢非常緊急,東北局決定,讓你馬上到黑河去剿匪,你馬上就得走。”站在一旁的遼吉省委書記陶鑄笑著說:“他才從前線下來,至少讓他休息1晚上再走。”陶鑄這一說,黃克誠也笑了,他點了點頭。晚上陶鑄讓炊事員殺了1隻雞慰勞大家。吃過飯後,陶鑄將洪學智叫到一邊,拿出了這條毛毯,語重心長地說:“你經常在前方打仗,東北的冬季又特別冷,這條毛毯你留著用吧。”洪學智從陶鑄手中接過毛毯,戰友的親切關懷溫暖著他的心,在白城子僅住1個晚上,第二天就去北安了。
戰爭年代條件艱苦,這條毛毯在當時顯得異常珍貴,洪學智將軍與張文同誌始終把它帶在身邊,甚至舍不得使用。
這條飽藏著親密戰友的關愛和情意的毛毯始終伴隨著將軍,從東北的黑河到南方的廣東直至全國解放,又被帶到朝鮮戰場。
1968年大兒子洪虎要結婚了,兩位老人拿不出像樣的禮物,選來選去,就將這條珍貴的毛毯作為結婚禮物送給洪虎。此後,這條毛毯又在洪虎愛人徐曉鳳的精心保管下保留下來。
如今,這條濃縮著戰友情、夫妻情、父子情的珍貴文物被四平戰役紀念館收藏,陳列在展櫃中,它寄托著人們對洪學智將軍的懷念,也將使子孫後代從中受益。
對將軍深深的懷念
四平戰役紀念館於2006年竣工,2007年9月27日舉行了隆重的開館慶典,許多參戰部隊的老戰士及老首長的子女參加了慶典活動,將軍的長子,原吉林省省長洪虎親自為紀念館剪彩。
我們深感遺憾的是將軍沒能前來親眼看看他牽掛著的四平戰役紀念館新館的落成。
紀念館坐落在四平市中心地帶的英雄廣場內,占地麵積2700平方米,建築麵積5158平方米。四平戰役紀念館建築造型表達著將軍的意願。建築頂部結構呈弧形,主體偏軸位置呈圓形,寓意著在四平戰役中人民軍隊的功績和先烈們的英靈與日月同光,與天地共存,昭示著永垂不朽的思想內涵。建築兩側牆體略向內環抱,猶如伸出雙臂歡迎四方賓朋。
在紀念館建築的正麵牆體上鑲嵌著一組銅浮雕,浮雕長19.48米,寬3.13米,寓意1948年3月13日四平獲得最後解放。浮雕以濃縮的藝術形式再現四戰四平典型戰鬥場景,謳歌人民軍隊的英雄業績。
在紀念館前廣場的兩側設有兩組圓雕。一組反映人民解放軍在四平戰役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一組反映人民群眾在四平戰役中不懼艱難支援前線,軍民魚水情深的場景。
遵循將軍的指示,四平戰役陳列在內容上體現了對曆史的尊重和實事求是,全麵地、曆史地、客觀地再現了當年戰鬥場景,突出了英烈事跡。通過運用聲、光、電及多種陳展藝術形式將曆史性、紀念性、觀賞性、教育性協調貫穿為一體,使觀眾在參觀中感受到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藝術感染力,激發人們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鼓舞人們建設祖國家園的鬥誌。
四平戰役紀念館的建設凝結著將軍的心血,四平戰役紀念館建成後,充分發揮了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的作用。紀念館人深知,隻有加倍努力工作,才能不辜負將軍生前對我們的殷切期望,才是對將軍最好的懷念。
將軍一生無怨無悔的無私奉獻,愛國愛民的崇高境界以及他的優秀品質和高尚情操,是將軍留給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永遠懷念將軍!
(張豔華,四平戰役紀念館原黨支部書記、副館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