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風雲叱吒八十載英名浩氣永相傳——“洪學智將軍紀念館”巡禮(3 / 3)

“閃光的人生”展區通過如何麵對革命、戰友、人民、親屬和自己5個方麵,對洪學智將軍的人格魅力作了生動的闡釋。

洪學智將軍一生胸懷坦蕩、光明磊落。1937年3月,西路軍失敗的消息傳到延安,正在紅大學習的洪學智與許世友等紅四方麵軍6位高級幹部一起被錯誤關押、判刑。徐向前說:這是個冤案。不久,在毛澤東的關心下又給予平反和釋放。在此以後無論出現什麼情況,洪學智將軍對毛澤東同誌忠貞不移。正是通過“紅大風波”毛澤東真正認識並了解了洪學智。此後,每當用人之際,毛澤東常會想起洪學智。

1945年10月中旬,新四軍3師奔赴東北途經臨沂,參加黨的七大後從延安返回的陳毅找到洪學智說:毛主席很關心你,說如果洪學智對自己的職務不滿意,可以另行安排。

1959年八屆八中全會後,洪學智被撤職。後又被下放到東北,安排在吉林省農業機械廳當廳長。洪學智堅定的表示:隻要有工作幹,能為黨和人民繼續做事情,別無所求。

1966年毛主席在批評總後工作時說,為什麼洪學智當部長要什麼有什麼?並請韓先楚、張體學帶話給洪學智:洪學智主持總後工作是有成績的,廬山會議是認識問題,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紀念館展出的韓先楚、張體學受毛主席委托寫給洪學智的信,即見證了這一曆史事實。

洪學智剛直不阿,卻又俠骨柔腸。在大是大非麵前,他立場堅定,旗幟鮮明,敢於堅持真理,從不隨波逐流。在革命隊伍中,他關懷戰友,關心同誌,愛護部下,與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情誼。這個展區不僅記錄了洪學智將軍在紅軍過雪山時救活了5位紅軍戰士,過草地時救治了重病在身後來成為開國上將肖華同誌夫人的王新蘭,挽救了被誤判死刑的紅10師民運科長後來成為吉林副省長周光同誌的性命,還展示了洪學智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讓彭德懷同誌和鄧華副司令員幸免於難的動人場景。

洪學智在朝鮮戰場除了主管司令部和後勤工作以外還分管誌願軍總部的安全。1950年11月25日清晨5點多,幾架敵機呼嘯而來,洪學智命令警衛員強行將彭德懷架入防空洞,他們剛進洞,成噸的凝固燃燒彈便投向大榆洞,誌願軍司令部駐地一片火海。彭德懷激動地抓住洪學智的手說:洪大個兒,今日不是你,老夫休矣!

第5次戰役發起前,鄧華副司令員與洪學智同住在誌願軍司令部,一天淩晨5點多,洪學智聽到防空哨槍響,緊接著又聽見飛機轟鳴聲,馬上意識到敵機襲擊來了。他猛地從床上跳起來,看到鄧華睡得正香,叫不醒他。洪學智急了,一下子把鄧華的行軍床掀翻了,驚醒的鄧華跟著洪學智跑向防空洞。等敵機走後,回屋一看,鄧華睡的地方被子彈打了好幾個洞,行軍床也打了一個大窟窿。鄧華說:老哥,今天要不是你,我大概已上西天了。

洪學智熱愛人民,心係人民,服務人民,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疾苦放在心上。他常說:“我們國家誰最好?人民最好,老百姓最好。我們什麼時候都不要忘記老百姓。”嚴冬來臨之際,他向老區的人民送去了禦寒的棉衣棉被;缺醫少藥之時,他向老區派出了一支支解放軍醫療隊;他關心老教授,幫助身邊患病的工作人員,還扶持資助過老區8名大學生。

洪學智對金寨有著深厚的感情,新中國成立後曾7次回金寨看望家鄉父老鄉親,留下許多動人的故事。1984年秋,金寨縣汪光聯縣長到北京看望洪學智,向他反映老年癡呆、甲亢、婦女子宮脫垂三種地方病在金寨比較嚴重,洪學智聽後心情十分沉重。汪縣長回金寨不久,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組成的醫療隊就來到了金寨,金寨“白毛女”李緒英就是被醫療隊救助者。李緒英產後尿漏,難以見人,躲進了大山,在山洞裏一住就是18年。此時的李緒英衣衫襤褸,滿頭白發,醫生把她從山洞裏接出來,治好了她的病。展館照片中病愈之後的李緒英白發又變黑了。

洪學智將軍愛護人民,也熱愛家庭。他與夫人張文在長征草地上結婚,相濡以沫70年,在軍中傳為佳話。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因軍情緊急,無奈將兩個女兒丟在太行山下和淮河之濱,新中國成立後又千方百計將她們找回。在黑河剿匪的嚴峻形勢下,他應急處置,親自為女兒出生接生。妻子眼裏他是好丈夫,子女眼裏他是好父親,孫輩眼裏他是好爺爺。

洪學智兩度出任總後勤部部長,是掌管錢財最多的軍隊領導,但他精心為國家和軍隊理財,從不利用特權為自己及家人謀取私利。他生活儉樸,清正廉潔,對家屬和身邊工作人員要求嚴格。出差到部隊擺酒不喝,送禮不要,臨走一定要交夥食費等是誰都不能觸犯的規矩。新中國成立後的50多年,除公務活動,洪學智將軍一直穿布鞋。展館中有一雙穿了30多年的皮鞋,這雙皮鞋永遠放在車上,需要穿時臨下車前才穿上。

展館中還展出了洪學智將軍生前家中的辦公室和臥室的複原場景。人們從中可以真切感受到洪學智將軍一生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

2006年11月20日20時10分,洪學智將軍走完了他94年的人生曆程,溘然長逝。在“曆史的豐碑”這一部分,既展示了黨和國家領導人與首都近萬名幹部群眾參加遺體告別的情景;也有將軍生前戰鬥和工作過的地方老領導、老戰友、老同誌、老房東、老鄉親通過各種方式悼念他們心中最尊敬的領導人的場麵;還有吉林省長春市民書寫的“洪學智將軍,一路走好”的橫幅。

80年前,洪學智將軍在“八月桂花遍地開”的歌聲中,走出大別山,踏上了革命之路。2008年5月6日,在桂花盛開的日子裏,帶著對家鄉、對親人、對戰友的思念,洪學智將軍的骨灰回到了故土,回到了家鄉。他的骨灰被安放在金寨革命烈士陵園。

經中國著名畫家、書法家、金石家黃苗子先生親手修訂的《墓誌銘》,即為洪學智將軍一生的真實寫照:

洪學智,兩膺上將,國之勳臣。出生於雙河農家,從戎於商南起義,顯赫於南征北戰,揚威於抗美援朝,彪炳於現代後勤奠基,輝煌於改革開放創新。艱危屢善謀略,曲折愈顯忠貞,勇武而見儒雅,剛直而懷柔腸,權重堅守本色,位高心在百姓。魂歸故裏,情係鄉親,桑梓立碑,永昭後人。

洪學智是金寨英雄兒女的傑出代表,是金寨人民的光榮和驕傲。“洪學智將軍紀念館”巧妙地利用聲、光、電等現代化技術手段作詳略呈現,對人物經曆既有曆史畫卷的全景式展示,又有突顯人物代表性的片段和閃光之點,並把參觀者的目光導向曆史縱深和更加光明的未來。紀念館以豐富的實物、照片和資料,展示了洪學智將軍一生光輝傳奇的革命經曆,為人民解放事業和軍隊建設所建立的豐功偉績以及他個人的崇高品德,激勵後人為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80年叱吒風雲,為了共和國的誕生,為了共和國的建設,在血與火的戰場上,在人民軍隊和現代化建設的征程中,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洪學智將軍向世人呈現了一幅幅絢麗多彩、耀眼奪目的曆史畫卷,盡現江淮兒女的膽識、豪氣和拚搏精神。而今,在“洪學智將軍紀念館”,人們不僅僅能體會到一段曆史的輝煌和一個純粹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而更多的是領悟到一種精神和文化的積澱與傳承,感受到一種精深、博大、幽遠徽文化散發的無窮魅力。

(朱冬生,解放軍出版社原社長、大校)

§§第三章 戰爭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