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學智功勳顯赫,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88年恢複軍銜製,他被授予最高軍銜上將,成為中國唯一的雙料上將,他是當之無愧的。洪學智同誌工作很務實,陳雲同誌曾為他題詞:“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讚揚他的務實精神。重任總後部長後,他走遍邊防海島,了解邊防海島的困難,向軍委作出了報告,采取了許多有效措施。為保障戰士生活而提出的“半斤加四兩”就是這麼來的。有一段時間,洪任軍委副秘書長,與楊尚昆副主席兼秘書長、劉華清副秘書長負責軍委的日常工作。他責任重,經常深入部隊調查研究並善於思考。他調研回來後,經常向徐帥彙報。徐帥喜歡聽他講,徐帥說:我年紀大了,走不動了,你們還年輕,可以到處走一走,了解不少情況,我也想聽一聽。有一次洪老比較詳細地談了他對軍隊建設的意見。包括戰略構想、軍隊編製體製、後勤體製和後勤保障等。徐帥很感興趣,很讚賞他的見解。洪老走後,一向不誇獎人的老帥對我說,這才是總長的水平。在審判“四人幫”期間,有一天,洪老來看徐帥。一進門就說,老帥呀,唯一的一票啊,好啊,老帥的意見還是有作用的。什麼唯一的一票?老帥事後才向我們講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中央在討論對江青的量刑時,多數同誌主張殺江青,隻有徐帥提出,從國際國內的大局考慮,建議不殺江青。中央采納了徐帥的意見。老帥是務實的,洪老也是務實的。
1980年總後召開全軍後勤部長會議。洪部長和王平政委請徐帥去講話。徐帥深居簡出,不大出麵講話,礙於老部下的麵子還是同意了。老帥講話從來不用別人擬稿,那幾天老帥自己翻資料、做筆記。老帥旁征博引,講了後勤工作在未來戰爭中的重要地位,強調要重視後勤的科研,強調幹部要善於學習。特別指出,後勤工作是決定今天打仗命運的,做好後勤工作,就等於打了一半勝仗了。講得很深刻,後勤雜誌以《後勤工作是決定戰爭命運的大問題》摘要刊登。
洪老一生神勇,但也頗受磨難,遭的罪是驚人的。但他百折不撓,矢誌不移,逆境中從不放棄。要命的挫折有兩次。一次是1937年在延安,洪學智和許世友、詹才芳等在抗大學習。因那時候批張國燾傷及紅四方麵軍同誌,對紅四方麵軍有很多不公正的指責。他們在一塊議論,不讓革命就回大別山去打遊擊。被告密,抗大就把他們關押起來。有一次,我向洪老問起這件事,他說,徐帥從西路軍回來後,毛主席讓他去看我們,我們看到老首長都哭了。徐老總也掉了眼淚。老總也不好說什麼,隻是安慰我們,要我們相信黨。幸好後來毛澤東為他們平了反。第二次是1959年,時任總後勤部部長的洪學智被打成彭德懷軍事俱樂部成員,脫去軍裝,貶到吉林當了廳長,一去就是17年,到1977年才平反。這兩次挫折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但在我和他的多次接觸中,在他和徐帥的多次談話中,從未提及,毫無怨言,表現了一個革命家的寬廣胸懷。徐向前元帥曾抄錄鄭板橋的詩送給他:“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以詩傳情,言為心聲。
2006年11月洪老與世長辭。我在廣東汕頭獲悉噩耗,頓時悲從心起,有淚無語。我擬了一份唁電表達我的哀思。我在唁電中說:“驚悉洪學智老首長不幸逝世,悲痛之情難以自製。我因事在外地,不能趕回北京參加告別活動,不能見老人家最後一麵,為此,我深感遺憾和內疚!”我還說:“洪學智同誌是徐向前元帥的老部下,徐帥賞識他,對他有諸多的讚美之詞。他善於從戰略上、全局上思考問題,是一個能主持大局的人才。他黨性強,革命意誌堅定,即使受到迫害,仍矢誌不移。他為人正派,關心同誌,原則性強。”
一篇短文,寥寥數語,無法表達我對洪老的思念、愛戴之情。我隻能把這種情感埋在心裏,他是我心中一座不朽的豐碑。
(李爾炳,國際關係學院原政委,曾任徐向前元帥秘書,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