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之,人類說話總愛跑題;一部人類發展史,就是人類的跑題史。真實例子俯拾皆是。
這位英國女王絕對不是善茬,看她的兒子就知道她的厲害:查爾斯王儲60歲了,還是不受待見,至今待業,滿臉的苦大仇深。
大家都跑題,跑題跑不停
“跑題跑不停”是竇文濤的版權。早期的《鏘鏘三人行》,文濤一開場先來這一句:“鏘鏘三人行,跑題跑不停。”
越來越認為劉震雲老師的長篇小說《一句頂一萬句》必將傳世。
劉老師在書裏生動真實地刻畫了人類說話的特點,發布了許多真知灼見,比如:
“他在傳話的過程中,愛把一件事說成八件事。”
“一件事又扯出來八件事。”
“越說越多,已經把一件事說成了第三件事。”
“已經把一件事說成了另一件事。”
“嘴下得不對,容易把一件事說成另一件事,或把一件事說成兩件事,或把兩件事說成一件事。”
一言以蔽之,人類說話總愛跑題;一部人類發展史,就是人類的跑題史。真實例子俯拾皆是。
方舟子指控唐駿學曆造假,斜刺裏殺出來林治波,一聲斷喝,把方舟子們弄得一愣一愣的。
林治波說:“方舟子揭露唐駿的用意何在?是出於對真理的追求嗎?抑或出於公道心?都不是。筆者以為,方氏的行為實出於崇洋媚外之心。方氏本人是一個極端崇拜西方的人。他的所謂反偽科學,說白了就是反對一切不符合西方所謂科學標準和西方文明的東西,其對中醫的攻擊和汙蔑簡直到了歇斯底裏的程度,比之真的洋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從唐駿的文憑說到了方舟子的用意,又從方舟子的用意說到了西方文明,從西方文明又說到中醫,一件事變成好幾件事。
電影《唐山大地震》7月22日全國公映,23日中午,出品方之一華誼兄弟公布首日票房3 300萬,隨後有媒體報導首日票房3 400萬,稍晚華誼兄弟再發新聞通稿,公布票房為3 620萬元。有媒體質疑“一天三變的票房數字”。
導演馮小剛回應稱,我們的精英們唯恐丟了美國人的臉。馮導說:“有人處心積慮認定《唐》首日票房虛報,並痛心疾首認為首日不可能超過‘阿凡達’,我們的精英們唯恐丟了美國人的臉。怎麼可能呢?一定是假的!真對不起傷了你們的心,首日3 620是真的,隻會低不會高,因為吹牛B要上稅的。本民族飽受挫折,養成自卑感,要不國歌裏怎麼唱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呢?”
從票房說到了民族挫折、自卑感、國歌、奴隸,一件事變成好幾件事。
另一位導演,李少紅,也很有趣。在上海東方電視台節目錄製現場,一名網絡記者說李的《紅樓夢》“劇中文言文太多導致80後90後看不懂”。李少紅先問在場的五六十歲的觀眾看不看得懂,從“80後90後”跑到“50後60後”。接著還跑:一、“媒體沒有權利代表80後和90後,你們憑什麼說他們看不懂?”從台詞跑到媒體的權利。(那位網絡記者很年輕,她本人應該就是“80後”。)二、“我認為《紅樓夢》播出以來媒體一直以挑刺的眼光來看待我們,從不寫我們好的地方,隻寫負麵報導,這是什麼心態?”從媒體權利又跑到媒體心態。不僅跑題,還把為她的節目做宣傳的東方電視台給忘了——東方電視台也是媒體啊。
7月27日,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郎鹹平在雲南魯甸縣“2010昊龍論壇”演講說:“國家采取的措施表麵上是為了拉動內需,本質就是利用明天的產能過剩消化今天的產能過剩。我就以中西部高速公路為例,在中西部建設的高速公路有沒有車在跑?沒有多少車,這就是用鋼筋水泥堆出來,消化了鋼筋水泥的產能,看起來紅紅火火的,可是建完了卻沒有車跑,這立刻產生產能過剩,由於不需要鋼材和水泥,就把這兩個行業打回原形,因此中國已經成為產能過剩,因此二次探底。”
接下來的自由討論環節,聽眾席裏的雲南大學教授鎖劍(音)表示極不認同郎鹹平的觀點,又說:“你是教授,我也是教授,你是博士,我也是博士,你對中國的國情一點都不了解,你應該尊重知識。”從學術問題跑到身份、學曆的攀比,還捎帶著憑空指責——“不了解國情”、“不尊重知識”都是憑空指責。
郎鹹平的回答是:“為什麼今天請的是我而不是你?”也是跑題,看上去是反唇相譏,實則跟著鎖劍的節拍起舞,同屬亂槍掃射。有論者認為,郎這句話具“毀滅性”(紅網.羅祥)。越具毀滅性的跑題就越解決不了問題。
2009年9月9日,奧巴馬在國會對參眾兩院議員演講醫改計劃,共和黨議員威爾森突然插話指責奧巴馬“你撒謊”,憑空指責,犯了議員大忌。眾議院議長、民主黨的佩洛西事後告訴媒體,當晚她雖然很生氣,但她忍住未對威爾森敲下木槌。她認為奧巴馬不去理會威爾森,繼續發表演說是對的。她說:“現在是討論醫改,不是討論威爾森的時候。”就是說,不要跑題。
程鶴麟很推崇西方文明的一小點:“羅伯特議事規則”,這是中國學者袁天鵬從美國“搬運”回來的:議事的時候,應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不要扣帽子不要質疑人家的動機、用意;一事一議不要跑題。一來用意動機是不可證實的東西;二來要審議的不是某個人,而是某件事情,對用意動機的懷疑和揭露本身就是對議題的偏離,是議事者缺乏誠意;第三,指責他人的用意動機本身毫無意義,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增加矛盾。
網友留在程鶴麟“圍脖”上的評論頗尖銳:
“冷眼看四方”說:“扣帽子是一種有效的攻擊類陋習。”
為什麼許多人做不到“對事不對人”呢?“草原雄鷹劉媒婆”認為,這是因為“對事是揚湯止沸,對人能釜底抽薪”。
怪不得“跑題跑不停”,風行全球數千年。
弄虛作假五毛和JY不相伯仲
先來名詞解釋。
五毛,傳說有寫手受雇於人在網上發言,每則五毛錢。根據這個傳說,人們將為政府說話辯解的網友稱為“五毛黨”,簡稱“五毛”。
網上反五毛反得很有點擴大化,任何人無論自發還是受指派也不管拿錢沒拿錢,隻要其觀點跟官員吻合,哪怕僅僅表麵看上去觀點跟官員吻合,統統不由分說被標簽為五毛。比如官員說,豬肉太貴百姓不妨吃得素一點,剛好你在網上發布自己吃素保健的心得,跟官員說的吻合,那你就死了,你就是五毛沒跑,等著挨“板磚”吧。
JY,跟五毛黨立場相反的網友。由於這部分網友通常自我感覺良好,對國家民族常因恨鐵不成鋼而痛心疾首,被稱為“精英”,簡稱“JY”(“精英”拚音jing ying的縮寫)。
五毛與JY,雙方都有各自的糞青隊伍,常為一個話題爭論爭吵爭鬥到不可開交,在互聯網上形成唾沫與板磚齊飛、五毛共JY一色的景觀。
2011年3月下旬,五毛共JY一色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雙方為了天遙地遠的利比亞,為了素不相識的卡紮菲,在互聯網上各出奇謀。
先是,JY揭發,五毛黨將班加西反卡紮菲的集會說成是反西方聯軍的集會,將集會人群打出的標語“vive le France(法蘭西萬歲)”翻譯成“法國人滾出去”(見圖1)。
接下來,人們轉發香港亞洲電視一則新聞的視頻截圖,利比亞的反卡紮菲派高舉漢字標語:“穆阿邁爾卡紮菲是說謊者。”亞視解說:這樣做目的是希望中國不要支持卡紮菲(見圖2)。
JY開始發力,稱利比亞人為了不讓中國人歪曲他們的意思,學寫中文標語了。有人調侃:人利比亞國家亂成這樣了還要學中文容易嗎!
於是,這樣一幅照片(見圖3)應運而生,幾個據說是利比亞的婦女高舉標語牌,其中兩幅是中文:“俄羅斯和中國不要代表利比亞人民”、“感謝法國”。
程老漢將這幅照片發布於微博,請教網友:這是不是做了手腳的“P圖”。
很快來答案了,網友發來原圖(見圖4),那幾個反卡紮菲的利比亞婦女所舉的標語牌,沒有一幅是中文寫的。
原來,弄虛作假,五毛和JY可以平分秋色嘛。
有網友辯解說,中文那張屬於“正確翻譯”,所以不算造假。
五十步笑百步啦。
英國女王的老公宣布:觀光業是國家賣春業
英國媒體報道,2008年10月21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老公菲利普親王贈送給觀光業一個新定義:國家賣春業(National Prostitution)。
(報道原文:“Prince Philip branded tourism‘national prostitution’while speaking to Dr. Maja Uran in Slovenia.”)
當時,老頭正陪著老婆訪問斯洛文尼亞。在會晤普林莫斯卡大學觀光學副教授優蘭女士等幾位專家時,87歲的老公爵談到了優蘭的專業:“觀光業不過是國家賣春業,”他又說:“我們不需要更多觀光客,他們隻會糟蹋城市。”
優蘭目瞪口呆:“我簡直不敢相信他會使用那種措辭,我們全都尷尬得不知所措。”
他怎麼啦?
兩天前,10月19日,英國王室發言人宣布,伊麗莎白二世決定,從未向公眾開放的白金漢宮花園將從2009年4月起向公眾開放。王室手頭有點兒緊,開放花園可以幫補一二。
現在你明白了,菲利普針對的不是優蘭女士,而是他的老伴伊麗莎白二世。他不滿意她開放白金漢宮花園的決定,可他做不了他老婆的主。
給伊麗莎白當了60餘年老公,吃香喝辣極盡尊榮,可以肯定菲利普這輩子過得很滋潤。但親王也是人,一輩子被自己的老婆領導,不爽也就難免。
據說1947年11月20日,菲利普公爵倒插門“嫁給”英國女王儲的那一天,整個早晨他都在問他的一位堂姐:“我這麼做到底是勇敢還是愚蠢呢?”
這門婚事對於女方來講可謂“天賜良緣”。一般英國王室的女性常常被迫服從一個門當戶對但缺乏感情基礎的婚姻,而伊麗莎白的結婚對象是她13歲時一見鍾情的白馬王子(菲利普還真是王子:希臘王子、丹麥王子)。
但對於菲利普來講,就未必完全正麵。為了這門婚事,他的直接損失有四項:放棄希臘和丹麥的王位繼承權(排名很靠後,基本上在他有生之年輪不上);放棄希臘國籍,加入英國國籍;改其東正教信仰為英國聖公會信仰;改掉自己的名字,從冗長的希臘名字“菲利普·馮·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宗德堡-格呂克斯堡”變成簡短的英國名字“菲利普·蒙巴頓”。如此這般之後,英國王室才批準他們結婚。
1952年喬治國王逝世,女王儲繼位。在女王的加冕典禮上,菲利普向妻子下跪宣誓:“我,菲利普,愛丁堡公爵,願終生成為您的臣民並且尊敬您;我願意效忠於您……”
從那以後,菲利普先生必須尊稱自己的老婆為“陛下”,必須永遠走在自己老婆身後不可僭越,他的孩子必須隨他老婆姓。
既風光又鬱悶的生活從老婆大人登基的那一天正式開幕。
據一位曾在王室工作的人回憶,女王夫婦之間存在著“顯而易見的糾紛”。作為臣民的菲利普曾多次向女王大人提意見,有時甚至很不客氣(王室工作人員的回憶是:“出言不遜”)。但女王對他的意見基本上置之不理。
這位英國女王絕對不是善茬,看她的兒子就知道她的厲害:查爾斯王儲60歲了,還是不受待見,至今待業,滿臉的苦大仇深。
對兒子尚且如此,對丈夫怎樣就不難想象了。
兄弟我猜測,這回,針對開放白金漢宮花園觀光而把觀光業標簽為“國家賣春業”,並且未經老婆審核擅自對外發布,大約是英國皇家海軍元帥陸軍元帥空軍元帥菲利普先生化鬱悶為膽量剛剛想出來的對付英國女王的新戰術。
據說所有的靈感都是這樣出現的:長期積累,偶然得之。
普世價值也靠不住啊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發表觀點的權利。”
通常都說這話是伏爾泰(Voltaire)說的,所以這句話的原形是法文,互聯網上一搜索就有了:Je ne suis pas d'accord avec ce que vous dites, mais je me battrai jusqu'à la mort pour que vous ayez le droit de le dire.(程鶴麟完全不識法文,這句法文倘有任何差錯,當與程鶴麟無涉,概由互聯網負責。)
但也有人說不是,說這是伏老師傳記的作者編出來安在伏老師頭上的。
程鶴麟也認為不是伏爾泰說的。
伏爾泰什麼人?幾百年才出一個的聰明人,不可能說出那樣違背人性的昏話。
人性是什麼?人性就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先說被偽托的這位伏爾泰老師吧,生活在封建專製的18世紀的歐洲,生前因言招禍,書稿遭焚,兩次被關進巴士底獄,多次被逐出祖國,死後還不準歸葬故裏巴黎,險些死無葬身之地。
連自己說話的權利都捍衛不了他還捍衛別人?所以,我敢肯定伏老師沒說過這話——輪不到他說。
或謂,專製社會固容不下異端邪說,不可與自由社會等量齊觀。
那麼請問,伏爾泰之後,哪個時代哪個族群團體哪個人容得下異議?(先別說有誰為捍衛不同意見者“發表觀點的權利”獻出了生命,這個要求實在太過苛刻。)
相反的例子倒俯拾皆是。
比如,2010年5月27日,差兩個月就滿90周歲的駐白宮女記者海倫·湯瑪斯(Helen Thomas)遇到了噩運。當天她走在白宮草坪的小徑上,正參加“美籍猶太人傳統月活動”,遇到一個名叫David Nensenoff的網絡記者。那人告訴她,在今天這個場合,他向遇到的每個人提同樣一個問題:“對以色列有何評論?”
90歲還屹立不倒的資深記者不知為什麼突然變成新聞界的菜鳥,她開口痛批以色列:“告訴他們滾出巴勒斯坦。”
短短幾十秒的脫稿演出,斷送了她長達67年的記者生涯。——接下來的6月7日星期一,白宮的例行記者會上,1960年起就一直坐在那裏的湯瑪斯缺席了。在強大的壓力下,一直不肯退休打算死在工作崗位的湯瑪斯被迫退休。
以全球最自由最多元化自居的美國,容不下一位90歲老嫗。
一個月之後,還是在美國,又一位女媒體人被迫辭職。CNN中東新聞資深編輯納斯爾因在自己的微博裏讚揚剛去世的黎巴嫩真主黨精神領袖而被解職。CNN說她的言論“已使她作為中東新聞資深編輯的可信度受損”。盡管她做出道歉,電視台仍決定請她離開。
在美國,以色列不能惹,以色列的敵人不能讚。所以,湯瑪斯批評以色列,納斯爾讚揚以色列的敵人,勢必引發爭議。——說實話,程鶴麟認為這很自然,言論自由、多元化的含義就是如此。
但是,爭論之後,爭論中處於下風的那一派一定要被清算絕不饒恕,就太糟糕了!
黎巴嫩真主黨發言人穆薩維指出,CNN解雇納斯爾的做法是“思想恐怖主義”,是鉗製言論自由;又說事件反映出西方國家的雙重標準,更揭露美國聲稱保護言論自由的假麵具。
他說得好像很對呢!
中國也一樣。——誰要敢發表不受歡迎的觀點,一大群相幹不相幹的人就都跑來指著他的鼻子罵好像個個都是他的爹,人們以為謾罵便是言論自由;倘名人發表不受歡迎的觀點,更將慘遭口誅筆伐辱罵圍攻,人們一廂情願地認為名人必須說讓所有人聽了都爽的話而無權說不中聽的話,於是“名人”突然變成有縫的雞蛋,一群群的蒼蠅叮著嗡嗡叫。
從嗡嗡之聲到辱罵人家祖宗十八代,劈頭蓋臉討之伐之誅之撻之。——在我看來這些都可以忍受而且應該忍受,忍受不了就不要出來混。——但我非常非常反對要逼迫講話不中聽的人道歉認錯(等於收回、放棄、改變自己原有的觀點,向對立的觀點低頭),非常非常反對對講話不中聽的人懲之罰之甚至刑之戮之。(官員發言另當別論。)
平時沒事,喊兩嗓“誓死捍衛你發表觀點的權利”雲雲,慷慨激昂,很有水準,很有胸懷,很有素質,很具備“普世價值”。可一旦事情發生,就露餡了,“普世價值”就不大靠得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