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傳染病(1)(1 / 3)

第一節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傳染病,以6個月以上、5歲以下兒童發病率最高,臨床以發熱、眼和上呼吸道發炎、科氏斑(麻疹黏膜斑)及全身皮疹為其特征,冬、春季多見,其傳播途徑為帶病毒的呼吸道飛沫傳染。

本病中醫認為其發病原因主要因感受麻疹病毒時邪流行傳染所致。

【中藥治療】

1.辨證論治:

(1)順證:

1)初熱期:

[主症]發熱惡寒,咳嗽流涕,目赤畏光,神倦納呆,便溏尿黃,口腔頰部可見科氏斑,舌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

[治法]辛涼透表,清宣肺衛。

[處方]宣毒發表湯:升麻,葛根,荊芥,防風,薄荷,連翹,前胡,牛蒡子,桔梗,甘草。

2)見形期:

[主症]發熱持續,起伏如潮,每潮1次,疹隨外出,依序而現,初起細小而稀少,漸次加密,疹色先紅後暗紅;伴口渴喜飲,目赤眵多,咳嗽加劇,煩躁或嗜睡,舌紅苔黃,脈數。

[治法]清熱解毒,佐以透發。

[處方]清解透表湯:桑葉,菊花,金銀花,連翹,牛蒡子,西河柳,蟬蛻,紫草,升麻。

3)恢複期:

[主症]疹點出齊後,發熱漸退,咳嗽漸減,疹點依次漸回,皮膚呈麥麩狀脫屑,可有色素沉著,胃納增加,精神好轉,舌苔薄淨,舌紅少津。

[治法]養陰益氣,清解餘邪。

[處方]沙參麥冬湯:沙參,麥冬,玉竹,花粉,白扁豆,甘草。

(2)逆證:

1)麻毒閉肺證:

[主症]疹點不多,或疹點早回,或疹點色紫,高熱不退,咳嗽氣促,鼻扇痰鳴,口渴煩躁,舌紅苔黃。

[治法]宣肺開閉,清熱解毒。

[處方]麻杏石甘湯:麻黃,苦杏仁,生石膏,甘草。

2)熱毒攻喉證:

[主症]咽喉腫痛,聲音嘶啞,或咳嗽聲重,狀如犬吠,喉中痰鳴,舌質紅,苔黃膩。

[治法]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處方]清咽下痰湯:玄參,射幹,甘草,桔梗,牛蒡子,金銀花,板藍根,葶藶子,瓜蔞,川貝母。

3)邪陷心肝證:

[主症]高熱,煩躁,譫語,皮疹遍及周身,色紫紅,甚則神昏,抽搐,舌紅絳。

[治法]涼肝熄風,清營解毒。

[處方]羚角鉤藤湯:羚羊角,鉤藤,桑葉,杭菊花,茯神,川貝母,生地黃,牡丹皮,白芍,甘草。

4)協熱下利證:

[主症]大便稀黃,或膿血臭穢,日行數次,甚則幾十次,裏急後重,舌紅或絳,苔黃厚幹或夾膩,脈數。

[治法]清腸解毒,化濕止瀉。

[處方]葛根芩連湯:葛根,黃芩,黃連,甘草。

2.單方驗方:

(1)鮮胡荽、浮萍各30g。水煎服,1劑/d,分2次服。適宜初熱期及見形期,以助透疹。

(2)鮮胡荽、鮮白茅根各30g。水煎服,1劑/d,分2次服。適宜初熱期及見形期,以助透疹。

(3)托麻透發湯:葛根、白茅根各15g,淡竹葉、紫草各10g,升麻、甘草各5g,薄荷3g。水煎服,1劑/d,分3次服。適宜麻疹初期。

(4)荊芥透疹湯:荊芥10g,牛蒡子、板藍根各6g,連翹、桑葉各5g,蟬蛻、薄荷各3g。水煎服,1劑/d,分3次服。適宜麻疹初期。

(5)養陰解毒湯:玄參6g,石斛、紫花地丁、金銀花、連翹各5g,麥冬9g,梔子、淡竹葉各1g。水煎服,1劑/d,分3次服。適宜麻疹恢複期。

(6)解毒透疹湯:蟬蛻、荊芥穗、紫草、桃仁、苦杏仁各3g,浙貝母、花粉各6g,連翹、金銀花、麥冬各10g,蘆根12g,薄荷2g。水煎服,1劑/d,分2次服。適宜麻疹各期。

(7)鮮蘆根、鮮白茅根、鮮石斛各30g。煎湯代茶。適宜恢複期。

(8)疏風透疹湯:蟬蛻、牛蒡子各1.8g,連翹、桔梗、金銀花各2.4g,白頭翁3g,葛根6g,甘草1.2g。水煎服,1劑/d,分2次服。適宜麻疹各期。

(9)解毒活血合劑:當歸、枳殼各30g,生地黃、連翹、桃仁泥各90g,柴胡、生甘草各24g,葛根、赤芍各45g。水煎濃縮汁500mL,加糖漿100mL,20mL/次,1次/2h。適宜麻疹疹出不明,並發肺炎或腦炎、高熱神昏者。

(10)牛膝甘草湯:牛膝20g,甘草10g。加水150mL,煎至60mL,4~6mL/次,20~40分鍾口服1次。適宜麻疹並發喉炎,3~4日即愈。

(11)鹵地菊合劑:鹵地菊60~180g。水煎製成濃縮液,1劑/d。適宜麻疹各期。

3.中成藥:

(1)桑菊銀翹散:1~3歲2g/次,3~6歲3g/次,>6歲5g/次,2次/d。適宜麻疹前期。

(2)銀翹解毒液:1支/次,2~3次/d。適宜出疹前期、出疹初期。

(3)柴胡注射液:2mL/次,肌內注射(簡稱肌注)。適宜麻疹高熱時退熱。

(4)清開靈注射液:2mL/次,2~3次/d,肌注;10~20mL/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簡稱靜滴)。適宜麻疹出疹期。

(5)參麥注射液:10~50mL/次,1~2次/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靜滴。適宜麻疹恢複期。

(6)梔子金花丸:1~3歲2g/次,3~6歲3g/次,>6歲5g/次,2~3次/d。適宜麻疹出疹期,疹毒熾盛,耗傷津液,陰虛內熱之證。

4.外治法:

(1)麻黃、胡荽、浮萍各15g,黃酒60g,加水適量煮沸,使水蒸氣滿布室內,再用熱毛巾蘸藥液,熱敷頭麵、胸背,以助透疹。

(2)胡荽子(或新鮮莖葉)適量,加鮮蔥、米酒同煎取汁,乘溫擦洗未出疹部位,後覆被溫暖,或置於罩內熏蒸更佳,以助出疹。

(3)浮萍、紫蘇葉、胡荽各15g,西河柳30g,煎水,用毛巾蘸藥汁擦洗全身。

(4)白芥子蛋清:白芥子麵50g,蛋清1枚,共揉成麵團,再加麻油少許。在患兒周身揉搓,先前胸後背部,逐及全身皮膚發紅為度,3次/d,0.5h/次。適宜麻疹並肺炎者。

(5)西河柳500g,加水煎湯熏洗全身,1次/d,以疹出為度。適宜麻疹不出、咳喘悶亂者。

【西藥治療】

1.一般治療:保持環境安靜,居室清潔,空氣新鮮及適宜的溫度、濕度;一般在家療養,臥床休息至體溫正常、皮疹消退。做好眼、鼻、口腔護理,給予足夠水分及營養易消化之食物。

2.對症治療:高熱時給予小量退熱劑或用溫熱布敷額部;劇咳時給予鎮咳祛痰藥;煩躁不安時可給予苯巴比妥類藥物。

3.治療並發症:根據各種並發症的發生,及時給予積極有效的治療。並發細菌感染者,采用相應的抗生素;並發急性喉炎者,在應用抗生素的基礎上,可用潑尼鬆(強的鬆),1mg/(kg·d),口服,重者可用地塞米鬆0.2mg/(kg·d),靜滴。個別嚴重呼吸道梗阻者,可行氣管切開。

【藥膳食療】

1.桃杏天麥飲:

[原料]桃仁3~5g,苦杏仁3~6g,天冬、麥冬各5~10g,冰糖適量。

[製法]將桃仁、苦杏仁去皮尖,打碎,天冬、麥冬洗淨,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轉文火續煮15分鍾,去渣取汁,加入冰糖調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宣肺止咳,養陰生津。適宜麻疹恢複期,餘熱未盡,時有咳嗽,唇舌幹燥等。

[服法]1劑/d,代茶飲,連服3~5日。

2.香菇香菜湯:

[原料]香菇5~10g,胡荽15~20g,清湯、食鹽、味精各適量。

[製法]將香菇洗淨,切絲;胡荽擇洗幹淨,切段備用。鍋中放菜油燒熱後,下蔥花、薑末爆香,而後下香菇絲翻炒片刻,再下胡荽、清湯及食鹽、味精等,煮沸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益氣托毒。適宜麻疹、水痘疹發不暢。

[服法]1劑/d,連服3~5日。

3.荊芥防風粥:

[原料]荊芥(鮮者30~60g)、防風各5~10g,柴胡3~6g,大米30~50g,食鹽、味精各適量。

[製法]將荊芥、防風、柴胡擇洗幹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食鹽、味精等調味品,再煮一二沸即成,待溫服食;或將鮮荊芥洗淨,切細;防風、柴胡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再將荊芥末調入粥中,待溫服食亦可。

[功效]疏風解表,宣散毒疹。適宜麻疹透發不暢,風寒、風熱感冒,風疹瘙癢等。

[服法]1~2劑/d,連服3~5日。

4.葛根升麻粥:

[原料]葛根5~10g,升麻3~6g,大米50~100g,白糖適量。

[製法]將葛根、升麻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待溫服食;或先將升麻水煎取汁,與大米同煮為粥,再取葛粉適量,調入粥中煮熟,待溫服食亦可。

[功效]發表解肌,解毒透疹,升陽止泄,生津止渴。適宜麻疹初起,透發不暢,或外感風熱,頭痛項強;亦可用於脾虛泄瀉,熱病津傷口渴及消渴等。

[服法]1~2劑/d,連服3~5日。

5.胡蘿卜香菇飲:

[原料]胡蘿卜30~50g,香菇5~10g,蔥花、胡荽、食鹽、味精各適量。

[製法]將胡蘿卜、香菇洗淨,切丁,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沸,加入蔥花、胡荽、食鹽、味精調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解毒透疹。適宜麻疹、水痘出疹不暢。

[服法]1~2劑/d,連服3~5日。

6.青葉薄荷粥:

[原料]薄荷3~5g,升麻3~6g,大青葉、葛根各5~10g,大米30~50g,白糖適量。

[製法]將大青葉、薄荷、升麻、葛根洗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煎煮,去渣取汁,再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疏風散熱,解表透疹。適宜麻疹初起,疹發不暢等。

[服法]1劑/d,連服3~5日。

7.金銀花連翹牛蒡子粥:

[原料]金銀花、連翹、牛蒡子各5~10g,大米30~50g,白糖適量。

[製法]將金銀花、連翹、牛蒡子擇洗幹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疏散風熱,清利咽喉,解毒透疹,消腫止痛。適宜麻疹初起,疹發不暢,或風疹瘙癢,以及外感風熱,咽喉腫痛,熱毒瘡腫,痄腮腫痛等。

[服法]1~2劑/d,連服3~5日。

8.川貝百合湯:

[原料]川貝母5~10g,百合10~15g,荸薺30~50g,大鴨梨30~50g,冰糖適量。

[製法]將荸薺洗淨,去皮切碎,大鴨梨去皮、核,洗淨、切片,與川貝母、百合、冰糖同放鍋中,加清水適量,煮沸20分鍾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清熱生津。適宜麻疹恢複期,口咽幹燥,舌紅少津,小便短黃等。

[服法]1劑/d,分2次食完,連服3~5日。

9.紫草三豆飲:

[原料]紫草15~30g,綠豆、黑豆、赤小豆各50~100g。

[製法]上4味加水煮爛後,待溫,分次服食。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透疹。適宜麻疹初熱期。

[服法]1劑/d,分3次服,連服3~5日。

10.蘆根白茅根飲:

[原料]鮮蘆根、鮮白茅根各300~500g。

[製法]上2味煎水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清熱生津、涼血透疹。適宜麻疹出疹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