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中國廣告市場中廣告主廠商廣告投放偏好與集中化分析(2 / 2)

(4)金融、保險、能源、通信企業正在成為我國廣告市場投放主體

在市場經濟體製完備和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金融、保險行業的中間業務十分活躍。以銀行為例,50%左右的盈利來源於金融產品以及其中間業務,50%左右來源於銀行的存貸款業務。而在我國目前銀行金融產品開發和中間業務的發展上都處於初期階段,銀行盈利能力95%以上還在於存貸款業務。近年來,國有資產主導行業的改革全麵加速進行,金融保險、能源、通信等行業已經開始集團化、股份化改革與改組。這些行業走向市場後,完全按照現代企業製度運行,一定講究品牌塑造、品牌維護和品牌保護,這些企業經營行為必然帶來廣告宣傳費用的巨大提升。以國有金融保險企業改革為例,2004年所有保險公司都已完成股份製改造,上市公司已有數家之多;2004年,各國有商業銀行紛紛推廣個人理財產品和服務,在銀行業全麵放開前大量發放信用卡,搶占用戶市場。在2005央視黃金段位廣告招標上,金融保險、能源、通信等國字頭大型企業的總中標額為8.4億元,較去年相比增幅達到239%。這些信息也一再顯示出中國廣告市場中,金融、保險、能源、通信企業正在成為我國廣告市場重要投放主體。

3.4.2從廣告主來源和集中地分析廣告投放廠商

(1)廣告主廠商中三資企業占重要地位

三資企業在中國廣告市場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究其原因有三:一是三資企業進入的都是競爭性市場,市場的競爭性決定了廣告投入的高數量化;二是三資企業自從建立之日起就把國外成功的市場廣告傳播的理論和實踐帶到中國,其借助的營銷傳播手段之一就是廣告促銷;三是國內不少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因為背負著計劃經濟體製留下的種種包袱,在轉軌過程中受困於產品缺乏競爭力、資金匱乏、銷售理念落後等瓶頸製約,導致國有企業在廣告市場缺位的狀態。

以中央電視台為例,近年來以國際品牌企業為背景的三資企業在中央電視台投放中的品牌數量、廣告投放都呈連續增長態勢,顯示出國際品牌廣告投放實力。

此外,2004年國內統計調查顯示,跨國公司為進軍中國小城市普遍加大了廣告支出。從以往來看,排行前幾位的廣告商多是中國本土品牌,但2003-2004年寶潔公司(Procter&GamblECo.)和高露潔棕欖(Colgate-PalmolivECo.)的品牌產品在中國市場廣告投入最大的產品排行榜前10名中占據了5個席位。目前平均來看,傳立媒體的跨國公司客戶已進入中國市場的數量已達到30-40個。這是一個顯著的發展。

(2)區域經濟產生的品牌企業群成為廣告投放的重要力量

與前麵的分析相對應,區域經濟的活躍和發展帶來了廣告投放量的大幅提高。還是以中央電視台為例,2004年中央電視台廣告部對福建晉江進行了重點挖掘,當地的企業中,自“安踏”始已有十幾個品牌在央視黃金時段投放廣告,而CCTV-5更是有大量福建晉江、石獅的運動鞋和服裝品牌廣告出現。2004年,中央電視台又在蘇州與客戶展開互動,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2004年中央電視台廣告部在其黃金段位招標時針對上海、廣州、青島、南京、杭州、廈門、青島等11個重點城市舉行了說明會。從2005黃金時段招標的結果看,福建、上海、浙江、廣東幾個重點區域的廣告投放直接推動了總招標額的增長。

(3)生活資料廣告投入占據廣告市場主要地位

在我國廣告市場恢複和發展初期,生產資料廣告曾經有很大的投放量,而從1983年代以後,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盡管在某些年份有所反彈,但是總體上在廣告市場中所占比例是下降的,即從1983年的34%,1884年的33.9%,一直下降到1998年的7.6%。與此同時,生活資料廣告市場則不斷增長,從1983年的44%.6,1984年的44.7%,到1998年達到58.3%。這表明,在中國廣告市場發展過程中一方麵生產資料促銷的廣告量持續下降,另一方麵隨著生活資料廣告市場日益活躍,導致生產資料廣告市場的相對量有了很大幅度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