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薑姓。炎帝有個後代名叫申呂,被周王封於謝地(今河南南陽市北),隨後在此建立申國,後來申國被楚國所滅,其後人以國為氏,史稱申氏正宗。

申包胥七日哭秦庭

春秋末期,楚平王聽信讒言,殺害大臣伍奢及其子伍尚,伍奢的次子伍子胥逃到吳國,受到吳王闔閭的賞識,公元前506年,伍子胥率吳軍攻破楚國,占領楚國都城郢,楚國眼看就要滅亡。

當時楚平王已經去世,繼位的楚昭王倉皇出逃,躲進山中,隨行大臣中有個名叫申包胥的,他本與伍子胥是好朋友,當年伍子胥逃離楚國時,曾咬牙切齒對申包胥說,“我一定會滅掉楚國。”申包胥懂得好友家破人亡的苦痛,他沒有責備伍子胥,隻是沉默了一會,然後堅定地說:“好,如果你能滅掉楚國,我也一定能使楚國複興。”如今在危難之中,申包胥回憶起往事,深深地歎了一口氣:“子胥啊,我能明白你當初的痛苦,如今你的大仇也算是得報了,我卻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全國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我一定會想辦法保住楚國、保住楚國人民!”

申包胥冷靜地思考後,認為當今之際,隻有向別的國家請求幫助才能挽救楚國,可是找誰搬救兵呢?申包胥想到了秦國,秦國國力強盛,而楚昭王的母親是秦國公主,楚昭王是秦哀公的外孫,向秦國求救應該有一線希望。於是,申包胥辭別楚王,小心避開吳國士兵,攀過險峻的高山,越過深深的溪穀,曆盡千辛萬苦終於到了秦國。

申包胥向秦哀公說明來意後,秦哀公並沒有立即答應,先吩咐人帶申包胥去使館休息,申包胥知道這隻是秦哀公的敷衍之詞,傷心地說:“我楚國國君還在山林之中受苦,連個安身之地都沒有,我做臣子的哪裏能夠安心休息啊!”申包胥想到陷於戰亂中的楚國君民,內心焦急,痛哭失聲。申包胥一直哭了七天七夜,秦國侍者給他送來飯菜和水,請他吃一點,但申包胥謝絕了他們的好意,說:“我楚國危在旦夕,不知道有多少百姓生死未卜、忍饑挨餓,這個時候我怎麼能吃得下?”

申包胥七天來粒米未沾,好幾次搖搖晃晃差點暈倒,但一想到楚昭王和楚國百姓的存亡安危全寄托在他一人身上,又咬咬牙,扶著牆壁努力站住。申包胥的忠誠和堅毅終於感動了秦國君臣。秦哀公長歎一聲,說:“楚國有這樣的賢臣,天不亡楚啊!”於是答應派兵前去救楚,申包胥連著叩了九個頭,然後才坐下。

申包胥搬回救兵之後,身先士卒,率領將士上戰場痛擊吳軍。楚國軍民上下一心,同仇敵愾,終於將吳軍趕出國境,收複了都城。

楚國的複興,申包胥功不可沒,之後楚昭王想要封賞申包胥,但被他謝絕了,申包胥說:“我在秦庭哭訴七日,全是為了我的國家。如今楚國已經安定,大王也無後顧之憂,我心願已了,我不求什麼榮華富貴,隻請大王從今以後能夠善待楚國百姓,然後恩準臣告老回鄉,靜養天年。”之後申包胥為逃避楚昭王的封賞,帶著一家老小隱居到東琅琊,終身不仕。

(改編自《左傳》《吳越春秋》)

小知識

申包胥死後,他的後代分為申、包、胥三個姓氏,“包青天”包拯就是申包胥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