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的時候,和我同村子的有幾個十分玩得來的小夥伴,那個時候我們一起去上學,放學之後又一起回家,然後又一起出去玩,幾乎每天都呆在一塊兒,童情很深。我們平常除了上學沒有別的事情可以做,放假了就去山溝溝裏捉魚,逮螃蟹,抓蛤蟆。我們經常去的是吊腳樓溝,我祖上本來是漢族人,後來因為戰亂就搬到這裏和苗族人生活在一起,很多年以後又因為與苗族人及土家族人通婚雜居,到頭來漸漸的也就沒有這種種族觀念。苗族人喜歡住吊腳樓,所謂吊腳樓就是依山坡的斜度而建,下麵搭起很高的空心地基,也就是用木柱和木板圍建的下體結構。裏麵通常不住人,一般是豬圈或牛卷什麼的,上麵用木板鋪平成地板,在這個基礎上再往上麵建樓房。整體建築都特別有風格,加上又是全木質結構,人住在裏麵會十分的享受。通常人們都在一片斜坡的樹林裏麵建房,遠看大有“風吹綠葉顯樓角,疑是方外桃花源”的感受!加上我們這裏地處長江上遊地區,靠近巴蜀一帶,自古就是名勝古跡之地,同時也是一個集兵家爭戰、民族傳奇文化之地。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生活逐漸富裕,旅遊業得到空前發展,因此這裏現在保存好的吊腳樓大部分都成為了較吸引人的旅遊景點。我們經常會從吊腳樓溝下麵的一條小河往上玩耍,那裏麵的魚和蟹特別多,而且越往上就越大越肥。但是,在我們村子一直有這麼個傳說,說在吊腳樓溝的最裏麵有個毒蟲山,山裏麵有許多叫不出名的毒蟲怪獸,一旦侵犯到它們就會給自己帶來無窮無盡的災難。據說在幾十年前,有一個搬來當地住的老頭和他的女兒一個叫雪梅的女孩子因為不知道這個傳說,貿然進到山裏麵去采藥,結果就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了,從此當地人就更加相信這個傳說,更有人傳言夜晚經過山下的山路上還能看到山裏麵有黑霧冒出,不時還傳來可怖的怪聲,因此又有人說那裏麵有毒蟲成精了,它們夜裏都在裏麵興風作浪。從此,再也沒有人敢往溝的深處去,我們這幫孩子更是被父母看管的嚴嚴的,絲毫不敢掉以輕心。可是那一年,卻還是發生了令我們這班孩童永遠也無法在記憶裏遺失掉的經曆,而且這個經曆的嚴重後果一直跟隨著我們這麼多年……
記得那一天,我們幾個孩子和往常一樣到溝裏去捉魚,一路上有說有笑,童趣享樂,好不開心。在我們當中,我是最小的,因為從小是獨生子,所以村裏人都說我是我們家的掌上明珠,又因為我本名叫郝明珠,所以後來我爺爺還給我取了小名叫夜明珠。在我們之中最大的是何笑雨,他不但長的最壯,而且論年齡也是最大,是村子裏出了名的老鳥蛋,也就是調皮鬼的意思。他還有個表妹欣欣,嘴巴很乖巧,一般我們夥伴之間鬧矛盾了都是她來出麵當和事佬,就像老師說的,她是天邊一朵雲,能掩(言)善(變)辯。另外還有黑乎乎的唐雲,我們都叫他唐石頭,膽小怕事的王愢,有個諧音的小名叫旺財,還有幽默風趣的趙本仁和個性明了的萬懷玉,我們七個孩子也就是村子裏的下一代頂梁柱,一直都是村子裏上一輩特別看好的。這天,我們幾個孩子像往常一樣備好了捉魚的小網和水桶,在掉腳樓溝裏捉魚,大家有說有笑,好不熱鬧。時過午時,我們開始互相攀比誰逮的魚多,何笑雨的成績一直都是最好的。這一次也不例外,他捉的魚最大最肥。讓大家好不羨慕。可是他是老大,通常都是他走在最前麵,自然好的機會也都是屬於他的,我們隻能留在他的後麵撿殘羹剩水。
但是何笑雨對他表妹欣欣卻特別照顧,不時還幫她逮住又大又狡猾的螃蟹,這讓我們其他人很是不服氣。可大家都知道,何笑雨在我們全班打架那是第一名,我們也隻好看在眼裏,妒在心裏。這會,大家還在各自埋頭較勁兒,何笑雨突然大叫起來:
“喂!你們快過來看啊!這魚跑起來好奇怪啊!”
我心想,這有什麼好奇怪的,魚不想被你逮,不跑難道還等著你請它吃飯啊!我正在這麼想,欣欣也叫了起來:“是啊!這是怎麼回事啊?這魚怎麼這樣啊?”
這時,大家都放下手裏的工具一齊過去看究竟。我看大家都過去了,不免心裏也有些好奇,於是我也擠到他們後麵去看,這一看可讓我確實大吃了一驚。原來,這山溝溝裏的水並不是很深,而且河水段在這個位置基本就成了小溪了,小溪一直處於由上而下的很大傾斜度。而且水裏麵石頭坎坷又多,按道理說這魚就算往下遊逃跑也不可能翻得過石頭坎,再說這魚比其它的魚都大,而且顏色也比較奇怪,我總感覺這裏好像從來沒見過這樣的魚。這魚此刻就像有根線拉著一樣,拚命的往上躥起來,我們幾個孩子那裏見過這麼離奇的東西,都吃驚的一個個張大了嘴巴,不知不覺的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