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民之道在於扶貧(3 / 3)

在離開古屯村返回縣城的半路上,隨同的組織部一位胡姓的副部長告訴記者:“老人的願望,春節前就可以實現。縣委主要領導近期已作出決定,這一特殊情況,可動用移民搬遷的政策予以解決。”

這一天是11月11日。記者扳了扳手指頭,不由回頭望了望漸漸遠去的古屯村,內心是一種說不出來的萬千感慨。

我想,假如這位記者後來看到當鄭永強因公犧牲後,多少老百姓都悲痛欲絕、肝腸寸斷的場麵後,他一定還會為共產黨有這樣的好幹部而再寫上一筆。

當時,據我們單位同誌從陝西電視台回來說,陝西電視台得知永強調離後仍繼續幫扶永壽縣古屯村貧困戶王玉梅一家人的消息,準備給永強做一個電視專訪,說現在像這樣的幹部太少了,很難得,很難遇。

過後,我問永強是不是有麼回事。他說:有這麼回事,不過我拒絕了電視專訪,我認為這些都是我們領導幹部應該做的。

現在縣上的領導仍與永強在的時候一樣,非常關心貧困戶。

當我看到《陝西日報》2005年7月12日報道《王玉梅的願望實現了》一文後,我非常高興。這時我想到了永強,假如永強還在人世間的話,他會更高興的,他會再去古屯村看看這過上“好日子”的王老太太一家人的。

如今這王老太太就要告別這一個比她年齡還要遠的荒落院子了。記者在文章中是這樣描述王玉梅老人的:

7月初,在永壽縣監軍鎮古屯村再一次見到王老太太時,她已樂得滿臉是花。在4間嶄新的大瓦房內,坐在她夢寐以求的大炕上,老人激動地說:“蓋房時,全村老老少少像過年一樣都來幫忙,上梁時,縣委書記還送來了鞭炮,縣長還讓殘聯為兒子送來了一輛嶄新的輪椅……村裏老婆們都說我一下子年輕多咧,一天在這幾間房裏不知要走多少圈,摸摸這,擦擦那。”

人一下子精神了。我還想再活幾年,把這好日子也好好嚐一嚐。

誰現在問我,我就說‘我現在的日子就跟做夢一樣,美得蘸蒜呢!’老太太現在還有一件難過的事,那就是:“我除了每天作揖外,實在是謝不了人家政府啊!”

緣於永強在永壽縣工作的辛苦,我深知國家級貧困縣老百姓的不易,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我也想幫幫永壽貧困縣的老百姓。在這裏說句老實話,我在市車輛管理所工作,雖然不能給永壽縣人民辦大事,但立足本職工作崗位,對前來辦事的永壽縣老百姓特別關照,能方便盡量方便,能照顧盡量照顧,能節省點費用盡量節省,能一次辦結業務絕不讓跑第二次。記得2002年9、10月份,邊遠山區車輛上檢率特別低,我們車管所為了方便群眾,利用節假日深入到邊遠山區檢驗車輛,上門服務。當時沒有考慮到永壽縣(因為高等級公路通到了永壽縣),我急了,找領導說永壽是個貧困縣,老百姓來一趟鹹陽很不容易,過路費全縣幾百輛車一來一回要繳好多錢。征得領導同意後,那幾天,我和科室的其他同誌一同去了永壽縣,對前來檢驗的車輛逐台登記造冊,對沒有來的單位我翻看著電話簿通知他們。

過後,我把永壽檢驗車輛的事告訴了永強,永強笑了,說我受他的影響太深了,對永壽縣的人民還有了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