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勤思好學的少年(3 / 3)

克拉克一家人對於牛頓的決定感到十分惋惜。但對於漢娜的困境,他們又愛莫能助,隻好忍痛割愛地送牛頓踏上返鄉的路途。臨行前克拉克一家一再叮囑牛頓,即使回家務農,也不要間斷學習、實驗和發明,如果家境好轉之後,希望他還能回到格蘭瑟姆鎮繼續求學。牛頓也是滿懷感激之情依依惜別。他眼裏噙著淚水,深情地說:

“我無論走到哪裏,都不會忘記你們的,請放心,我一定堅持不懈地學習,決不辜負你們的殷切希望,再見吧!等我有機會一定會再來看望你們的!”說完,他便擦掉淚水,帶著深深的遺憾踏上歸途。

1656年3月末,牛頓又重新回到伍爾斯索普村。牛頓的歸來,使漢娜既高興又惋惜,而弟弟妹妹們見到哥哥則興奮不已。村民們聽說牛頓回到家鄉也議論紛紛:

“聽說牛頓回來了,是真的嗎?”

“他原來一直在格蘭瑟姆念中學,聽說發明製作了不少東西呢!”

“這回,漢娜可以放心地把地裏的農活交給牛頓來幹了!”

“你瞧見漢娜了嗎?她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我可是第一次見到她這麼高興啊!”

牛頓的歸來,一時間成為村民們茶餘飯後議論的中心話題。

牛頓雖然回家務農,並且挑起了家中生活的沉重負擔,但是,他沒有放鬆學習,更沒有放棄興趣與愛好。隻要一有時間,牛頓就獨自回到自己的房間,開始學習、實驗和工作。

連續幾天,牛頓在往返於田間與住宅之間的路上,發現了一個新問題:早晨到農田裏種地時,自己的影子在左邊;而晚上扛著農具回來時,他的影子則轉到另一邊去了。由此,他又回想起上小學時,在路上所觀察到的情況。那時,他發現早晨上學時,自己的影子也是在左邊:而晚上放學時他的影子卻轉到另一邊去了。通過連續幾天的觀察,牛頓頗受啟發。他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的觀察和記錄。最後,他終於明白了:太陽的運動原來也是有規律的。於是,一個新奇的想法又浮現在牛頓的腦海裏:是否可以利用太陽運動的規律,製作一個比原來的水鍾更為準確的“太陽鍾”以代替不很準確的水鍾來測定時間呢?這一想法使牛頓異常興奮,於是他又開始投入忘我的設計和製作工作之中……

這幾天,村民們常能見到牛頓在房屋裏和花園的牆上,不斷地追蹤太陽的影子,並記錄下一小時、半小時或15分鍾之內太陽及影子的位置變化,他不斷地修正、校準記錄的內容。在一個晴朗的日子,牛頓找到一塊圓形的木板,把它水平放置,然後,在木板的中央釘上個立著的木棍,並從南到北畫一條標準線。接著,在圓木板的邊緣上均勻地畫上刻度。隨著木棍影子的移動,牛頓每隔15分鍾就畫上一個刻度,再用量角器仔細檢查刻度的角度是否相等。這樣,牛頓經過冥思苦想,反複試驗,一種利用太陽影子移動的位置,準確地指示出時間,即測日影以定時刻的器具——日晷儀(太陽鍾)終於製成了。牛頓把它放在家中,以它取代了不夠準確的那架舊水鍾。漢娜和弟弟妹妹們看到後讚不絕口。尤其是漢娜,看著兒子由於過度勞累而顯得疲倦的樣子,一種憐愛之情又油然而生。村民們聽說牛頓又製造了一個新的太陽鍾,都紛紛湧入牛頓的家,懷著好奇的心情爭先恐後地觀看。一時間,牛頓的家門庭若市,好不熱鬧。

“真了不起啊!牛頓到底是念過中學的人啊!”

“漢娜有這麼好的一個孩子,可真有福氣!”

村民們不時地發出讚歎聲。

牛頓看到大家如此感興趣,就與家人商量,決定把日晷儀安放在村子中央,讓村民們都能看到它。漢娜和弟弟妹妹們都表示讚同,於是,牛頓就在村民的簇擁下,抱著日晷儀來到伍爾斯索普村的中央地帶,把它放在一塊大方石頭上麵,給村民指示時間。從此以後,大家都可以看到這個日晷儀了,村民們高興地稱之為“牛頓鍾”。據說這架太陽鍾,一直在伍爾斯索普村被村民們使用到牛頓逝世後的許多年。

盡管村民羨慕漢娜有個好兒子,而且,牛頓又是一個十分勤勞、樂於做事、非常能體貼母親的好孩子,可是,漢娜卻時常對他發出無可奈何的歎息聲。因為,她深知:兒子作為一個莊稼漢是一個失敗者。的確,勤思好學的牛頓,無論如何也適應不了農活,盡管他本身想把母親交給他的農活做好。為此,他也感到很苦惱。他曾多次請教媽媽教他種莊稼、施肥、鏟草和收割以及飼養家畜與家禽的方法。可是,一旦自己幹起農活時,他卻總也趕不走經常浮現在腦海裏的各種奇想,也放不下打開智慧之窗的書籍。是的,牛頓的心思仍然放在讀書和思考上。他時常一邊幹農活,一邊設想著改造或重新設計某些農具、機械。有時,為了弄清楚某個自然現象,他常常夜不能寐。所以,在鄉下,村民們也認為他是個“愛胡思亂想的人”。而且他的這種習性,這一時期變得更為明顯,為此,在他的家中出現了許多的笑話。

有一次,漢娜媽媽讓牛頓去喂雞,他欣然接受了任務。可是,他一見到雞窩,就開始琢磨起這個雞窩的構造,覺得它設計得不夠合理,有許多地方應該改進。想著想著,他竟然忘記關雞窩的門,結果,小雞跑到田園裏,把剛剛長出來的菜苗都吃光了。

還有一次,那是一個秋高氣爽的上午,媽媽讓牛頓把一袋小麥放在馬背上馱著,送到格蘭瑟姆鎮上一家買主那裏。牛頓隻要把小麥平安地送到目的地,然後把馬牽回來就算完成任務。牛頓牽馬上路了。此時他孤身一人牽著馬,走在寂靜的田間小道上,沒有任何人任何事情打攪他,他總算可以自由自在地任思緒在腦際中漂蕩,隨心所欲地想著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牛頓索性把韁繩背在肩上,漫不經心地走著。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偏西了,周圍的田野上,漸漸地被籠罩上一層昏暗色的天幕。牛頓雖然已經走了一天,但是還沒有走到格蘭瑟姆。就在此時,牛頓突然意識到他手中緊握住的隻是一個馬韁繩,而牽著的棗紅馬和它所馱的麥子卻早已無影無蹤了。

“哎呀,糟啦,馬沒有了,這可不得了!”

牛頓一邊吃驚地自言自語,一邊恐慌地開始四處尋找馬匹。可是,他在附近找了很久也沒有找到。牛頓像隻泄了氣的皮球,一下子就攤在地上,開始哭泣起來……

原來,牛頓隻顧沉思,不知什麼時候,拴馬的鐵嚼子掉了。幸而老馬識途,那匹棗紅馬早已馱著麥子回家了。而此時,家裏的人正在四處找他呢!

漢娜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牛頓竟然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從此以後,牛頓每次出門辦事,媽媽總是不放心地讓在家中幫忙的一位年長的老爺爺與他搭伴同行。

漢娜的舉動,對於牛頓來說卻是件再好不過的事情了。因為,每當他們去格蘭瑟姆出售農副產品時,牛頓總是央求老爺爺一個人牽著馬到市場上把東西賣掉,而他則飛快地跑到克拉克叔叔家,借出幾本書,然後,找一個街角或鑽進道旁的籬笆裏,津津有味地讀起書來。市場的喧鬧、人畜的騷擾,他全然不顧,隻是如饑似渴地讀著他的書,仿佛不是在市場而是置身於靜靜的書房一樣。有時,牛頓也在從家裏出來之前,準備一些書,行至半路時,他便把買賣之事交代給同行的老爺爺,而自己則跑到路邊的小樹林中去讀書。老仆人隻好長歎一聲,無可奈何地牽著馬到集市上去。每當老爺爺賣完東西,找到牛頓準備回家時,他好像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一樣,同老人一直回到家裏。

牛頓總是這樣,忙裏偷閑,千方百計地擠出一點點時間,貪婪地閱讀他所能找到的一切書籍。即使是放牧的時候也是如此。結果,由於他聚精會神地學習,使得牛羊不是跑到地裏踐踏莊稼,就是迷途不返。有一次牛頓在放牧的時候,忘記了臨行前媽媽的再三叮囑,把羊群趕到村外的一片草地上,任其吃青草,而自己則抱著一本厚厚的數學書,躺在草地上專心致誌地讀起來。牛頓完全沉浸在數學王國裏,不知不覺已臨近中午。這時,牛頓當牧師的舅舅威廉·艾斯庫恰好去他家從這裏經過。艾斯庫看到羊四處跑散,牛頓連管都不管地趴在草地上,就十分氣憤地走過來。他一邊叫喊著牛頓的名字,一邊緊握著拳頭,想要替妹妹好好地教訓一下牛頓。而牛頓好像是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似的,隻顧埋頭讀書。盡管舅舅已走到身邊,他也沒有察覺到。舅舅怒氣衝衝地說:“牛頓!你還在睡懶覺,羊都跑丟了!”聽到舅舅的喊叫聲,牛頓急忙轉過身,放下手中的書,一骨碌地爬起來,拍拍腦袋便去追趕跑散的羊群……這時,艾斯庫才發現草地上那本厚厚的數學書。舅舅恍然大悟:原來牛頓正在研讀一本數學書啊!他抬頭望著牛頓遠去的背影,想到妹妹在信中談到有關牛頓的情況,此時,他不但怒氣全消,而且還被牛頓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他沒有責怪牛頓,反而跑去幫助牛頓把跑散的羊群攏到一起,然後同他回到家裏。

見到漢娜媽媽,艾斯庫沒有談到羊群跑失一事,反而誇獎牛頓說:

“這個孩子將來一定會有出息的,我看有機會還是讓牛頓繼續去上學吧!”

漢娜沒有回話,隻是默默地幹著農活。的確,她不止一次地為牛頓不專心幹農活而苦惱過,但對於這個善良、篤實、勤思好學的孩子,她又從不忍心去責備他。至於繼續讀書一事,到目前為止她還沒有認真地去考慮過,因為家中畢竟是既缺錢又缺人手啊!

牛頓也很能體諒母親,他在媽媽麵前從不提及上學讀書的事情,隻是默默不語地抓緊點滴時間勤奮學習,並且從不間斷觀察、思考、研究與實驗。

1658年9月3日,多少年罕見的一場暴風雨正襲擊著英國。河水四處泛濫、房屋紛紛倒塌,就連粗大的樹木也被連根拔掉。此時,英國的軍事獨裁者克倫威爾,正躺在臨終的臥床上,奄奄一息地向人們囑托後事。外麵的狂風暴雨已經淹沒了他低弱的聲音……狂風暴雨沒有放過伍爾斯索普村。村裏,凡是有勞動能力的人,不論男女全都頂風冒雨跑到地裏。有的搬運東西,有的立木樁子,還有的壘擋風牆,大家拚命地與暴風雨抗爭著……

天色已晚,天空一片漆黑,狂風還在不停地刮著,滂沱的大雨不停地下著,仿佛要把整個世界徹底毀滅似的。牛頓的家在狂風暴雨的襲擊下,也“呼啦”、“呼啦”地作響。屋內,生病的漢娜媽媽和弟弟妹妹們都焦急地望著窗外……

“哥哥他現在究竟會在哪兒呢?”

漢娜·史密斯膽怯地問著媽媽。

“大叔,您剛才在地裏沒有看見牛頓嗎?”

漢娜向剛從地裏回來的老爺爺焦急地問著。

“地裏我已經找過了,沒有啊!”

老爺爺也不安地回答說。

“這可就奇怪了,大叔,麻煩您再出去一次找找他吧!”

漢娜近似哀求地說著,老爺爺隻好又穿上雨衣,冒著風雨出去了。

漢娜·史密斯和瑪麗被電閃雷鳴驚嚇得幾乎不敢抬頭看窗外。兩個孩子緊緊地依偎在媽媽的懷裏,擔心地望著媽媽說:“哥哥會不會被大風給刮走呢?”“是呀!會不會被大雨衝走了呢?不過大哥可是個有主見的人,我想他不會出事的!”

漢娜也勸慰她們說:“你們不要胡思亂想啦!上帝保佑哥哥,他不會有什麼問題的,你們倆趕快睡覺吧!”

漢娜雖然安慰著孩子們,可她自己心裏卻一直惴惴不安。

老爺爺萬分焦急地四處尋找著牛頓,最後,終於在後院找到了他。隻見風雨中的牛頓,頭發早已被大風雨淋得亂蓬蓬的,渾身上下濕漉漉的。正如妹妹所擔心的那樣,牛頓真的被大風給刮跑了。不過,牛頓是受一個奇特的念頭所驅使、心甘情願地讓大風給刮跑的。

原來,在伍爾斯索普村,如此疾風驟雨的日子,牛頓從未見過。他望著窗外的風雨,一個新的疑團,又從牛頓的腦海中浮現出來:這麼強的風,它究竟有多大的力才能把東西刮跑呢?被這一念頭所激動和驅使的牛頓,不顧一切地衝出房門,頂風冒雨跑到後院……

牛頓在風雨中像著了魔似的,先是順著風拚命地跳過來,然後又逆著風使勁兒地跳過去。接著又側身向著風跳去,而且他還把身上披著的鬥篷扣子解開,兜著風不停地跳著。每跳一次,牛頓都低著頭用步子量一下所跳的距離,並計算出兩次相差的距離。如此反複,他就不停地跳呀、量呀……

老爺爺驚訝地看著這一切,還以為牛頓出了什麼毛病,拚命地叫喊著他。可是,牛頓好像沒聽見似的仍然不停地跳著。原來,牛頓正在用這種方法計算著風的速度呢!這個問題,對於年僅16歲又缺少係統的數學知識的孩子來說,該是一個多麼難的問題啊!

老爺爺把他所見到的一切都告訴了漢娜。漢娜聽完後,馬上穿上雨鞋,打著雨傘匆忙跑到後院。望著雨中的牛頓,漢娜既生氣又心疼,不知不覺地兩眼流出了熱淚。她不顧一切地衝入風雨中,一把抱住兒子,什麼都沒說,拉著牛頓就跑回屋裏……

通過牛頓這次“暴風雨中的試驗”,漢娜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讓牛頓回家幫助自己幹農活,將來當一名出色的農民,這個計劃實在是錯誤的。因為牛頓完全被學習與研究迷住了,對於農活他毫無興趣。雖然他不拒絕家務和農活,但精神上的興趣和幹農活之間的衝突,已經越來越激烈了。的確,如果對這樣渴求讀書和研究的孩子,繼續強迫他幹農活,那麼,說不定能真的使他變成一個瘋子呢!漢娜帶著這個想法,決定去找詹姆斯舅舅商量。

詹姆斯舅舅聽完漢娜的述說,回想起牛頓的成長過程,十分感慨地對她說:

“這樣看來,無論如何也不能把孩子拴在村裏種地了。這幾天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應該讓牛頓回到金格斯中學繼續讀書?聽了你的介紹後,我覺得還是讓他去上學吧!你現在的心情,我非常理解,作為弟弟我一定會盡力幫助你的。如果牛頓能繼續上大學,我還可以幫你負擔一部分學費。”

聽了詹姆斯的一席話,漢娜心裏踏實多了。想到兒子如此熱愛學習,真應該讓他繼續求學,否則,就會耽誤孩子的前途。

與此同時,牛頓另一位當律師的舅舅威廉·艾斯庫和金格斯中學的校長亨利·斯托克斯也分別給漢娜寄來回信。他們都一再鼓勵漢娜應該讓牛頓上學繼續深造。尤其是艾斯庫舅舅在給漢娜的信中寫到:“牛頓這個孩子,我早就發現他與同齡的孩子有所不同,你應該讓他完成未竟的學業,希望你能勇敢地擔負起生活的重擔,上帝會讓你得到報答的。”這樣,在兩位舅舅和校長的幹預、鼓勵和勸說下,賢良明理的漢娜,決定獨自承擔起家庭生活的重任,讓兒子繼續到格蘭瑟姆去讀書。1660年秋天,牛頓終於重新回到格蘭瑟姆。經曆了輟學的波折,牛頓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讀書生活。從此以後,在牛頓的心裏就一直燃燒著一把希望的火焰——必須努力學習,爭取考上曆史悠久、聞名於世的英國劍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