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王爺,李景隆的大軍殺過來了。現在朱將軍組織了一些弟兄,正和他們對抗……”
“朱允炆。”朱棣咬牙切齒地怒道。
這次真是小覷朱允炆了,居然能想到這種陰招。
隨即,朱棣邊大步向前走去,邊急速對趙世頌和連德乙說道:
“世頌,你和我盡快集合所有兵力,和守謙一起抵抗李景隆。德乙,你想想辦法,盡快把火撲滅,能救多少弟兄就救多少。”
“是。”趙世頌和連德乙齊聲應道。
兵力突然少了一半,這回對戰,必定對他極其不利。王聰還沒有帶兵馬趕來,而現在又不知道能找誰搬救兵。
正所謂遠水救不了近火,看來這一回,必定是一場硬仗。
不過還好,朱棣唯一慶幸的就是徐以嫃沒有跟過來。不然,他一定心有牽掛,對戰而有所顧忌。
想著想著,朱棣突然一轉身,對連德乙說:“德乙,必要時你安排軍中受傷的弟兄撤退。”
連德乙一聽,憂心忡忡地看向朱棣。
“是。”
聽見連德乙遲疑地回答,朱棣安心地翻身上馬,和趙世頌策馬離去了。
“喲……燕王殿下終於肯出現啦……”李景隆一見朱棣,便冷言冷語道。“怎麼今天的人馬少了這麼多?難道是知道我來,都害怕得不敢上戰場了嗎?”
朱棣聽後,嘲諷地笑了笑。
“李將軍未免太看得起自己了,我朱棣的人,最喜歡的就是看著李將軍怎麼個死法。”
“哼!”李景隆因氣憤而鼻孔張大,“朱棣,我李景隆今天就要看看你怎麼抵擋我的大軍。”
李景隆說罷,他便舉起手用力一揮。
他身後的李軍便高舉兵器,大叫著向燕軍衝去。
拚殺聲,刀劍的摩擦聲,馬蹄的踢踏聲,凜人的慘叫聲,一時間充斥了整個黃河的上半空。
正待李景隆露出嗜血的眼神,發瘋般地廝殺著燕兵,心中想象著最後的勝利場景時,他們周圍突然衝出許多身穿紅白鎧甲的兵馬。
朱棣見狀,心中大喜。
是王聰!沒想到王聰能那麼快就帶兵趕來。
隻見王聰的兵馬從山坡衝下來,勢如破竹般將李景隆的大軍劈開兩半。
但李景隆的兵馬確實太多了,就算王聰趕過來,也隻能勉強與之抗衡。朱棣見現在的情況不利於自己,於是,他果斷地做出決定。
朱棣迅速拿出袖中的信號彈,咻的一下發射到他們的上空。
趙世頌等人一見,立馬砍殺周圍的士兵,迅速調轉馬頭,往黃河上遊的險峻地帶跑去。
而李景隆不知道朱棣發射這個信號彈的含義,他一味以為朱棣還埋伏了軍隊在四周,這發信號彈就是聯絡的信號。
疑心極重的李景隆猶豫著,不知該不該追上前,他不知道那是不是朱棣臨時設下的陷阱。
待朱棣策馬跑遠後,在原地打轉的李景隆氣得牙癢癢。
“王爺,李景隆沒有追上來。”
趙世頌轉頭查看身後的動靜,但沒有看見敵人的身影後,他還是有些疑惑。
“別管他們,我們先撤到安全的地帶再行商議。”
待到他們來到安全地帶後,天已經大亮了。
連德乙沿途按照朱棣留下的記號,一路找到了朱棣的落腳點。
好一會兒,他們利用這裏優越的險峻地勢,就地紮營。
主營帳中,連德乙正向朱棣彙報現在軍中的情況。
如大家所料,燕軍經過昨晚的一場大火和一場激烈的對戰,已經是損兵折將,兵馬減至原來的一半。
而軍中糧草,也已經被大火燒得所剩無幾。
此時此刻,朱棣等人都一臉愁容地堆在主營帳中犯愁。
“王聰這次趕著過來,還有一大批兵馬沒有趕到。王爺實在無需過分憂愁。”趙世頌對皺著眉的朱棣說道。
朱棣看了看趙世頌,“我知道。但如果不是逼不得已,我是極不情願欠王聰人情的。”
朱棣手上握著青龍古翠玉佩,一直轉身背對著營帳中的朱守謙和趙世頌。
朱守謙見朱棣似有難處,他試探著問道:“是王佳薇的關係嗎?王爺是在避免可能發生,但又不該發生的事情吧?”
趙世頌靜靜地聽著朱守謙和朱棣的對話,一邊想著事情。
“王聰不會盡全力幫一群不相幹的人。他看重的,是他的自己人。”
朱棣頓了頓,繼續說道:
“他那些還沒到的兵馬,正是他留著的一手。我猜,他現在正等著我去求他呢。所以,我們要趁李景隆沒有攻過來,提前想出其他對策。”
聽到朱棣這樣說後,趙世頌和朱守謙都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