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血,流遍全身,從大腦直到指尖。血,輸送養料,運走廢物。血是一脈紅色的液體,帶著溫暖,帶著神秘的化學信息。血離開身體而凝固,變為炭色的黑。所有的人都把血看做希望,看做親緣,看做可以濃縮的生命體。它代表著珍貴。打開字典,血字後麵是血緣、血親、血脈……
在人和人的身體之間,找不到一樣東西能像血一樣相互交換,能夠檢驗。所以說,人世間沒有什麼比血更值得信任。
二
如果執意探求,人與人之間比血更值得信任,更難以割舍的,更甘於奉獻的東西是什麼呢?
不是錢,錢在血液的濃度裏麵會褪色。
不是理智,理智自會趨利避害。
也不是誓言,不是許諾,是一個被人們用得很多的詞——情。
三
情在男女之間開出的花朵最鮮豔。然而愛情之情並不樸素,必定要有許多附加。
在愛情、親情、鄉情、友情等等的所有情懷裏麵,情是一個基礎,它最樸素,像莊稼腳下那一層土壤。莊稼青枝綠葉,擋住了腳下的土。卻不知,這些土裏有綠色、有水分,儲存著果實的香甜。
人間許多感動人心的奉獻發生在沒有血緣與婚戀的人群中,而奉獻背後的支撐,是說不清的愛,來自於情。
四
情是人類才有的同情心。
何為同情?那是捧不起來又放不下去的不忍之心,是看到同類受苦而感同身受的痛楚,是人的高貴之所在。檢驗一個人是否值得信賴,不妨看他有多少同情心。一個人如果目睹老人兒童罹難而寢食難安,證明此人堪擔大任。說明人類的教育體製與成果符合人類本身的利益。同情心,是一個人光彩煥發的標誌。
情是良知。
良知在“知”的範疇。知榮辱、知溫飽、知善惡,皆為有知。而有良知者尤知責任,爾後敢以弱者的肩膀扛起幹鈞重擔。良知者的責任保證他不對別人的痛苦轉過臉去,而去分擔不幸者的苦。正是這一種“知”生發出溫暖他人的熱情與激情。有良知的人並不計較自我得失,他一直向著希望看,他們認為:希望和努力是同一個詞。
情是善的積累。
人有許多奇特之處。奇處之一,是兩姓旁人親同手足。中國人尤其看重這一種情誼,稱之為“義”。水滸一百單八將,桃園結義劉關張,都在說血緣之外、同性之中的鐵血情誼,可至共赴死生。這樣一種情誼,由點點滴滴的相處而來,你對我好一分,我報以十分。我對你好十分,你還我百倍。情與情之間,善是越滾越大的雪球,如銀行裏麵巨額存款賬戶。一個善良的人,助人的人,恐怕想不到自己在別人的情感賬戶上存了一大筆錢,遇急可用。故而,古人雲“勿以善小而不為”,點點滴滴的友善如同長江水源頭的小溪流,朝著相同的方向聚攏而來。
五
正如一個人的血液不見得夠自己使用,社會醫療機構為此建立了公共血站,備救命之需。其實每個人在各種事情上都無法保證自給自足,更不能保證自己萬壽無疆。也就是說,我們生命當中可能潛藏著一項重要幫助,這個幫助必定來自他人。你沒有得到,隻能說你還沒有到達那個時刻。認同這一點,就等於認同我們等待著別人幫助,都有能力幫助別人,隻是方式不同。助人等同於助己,等同於往社會的情感賬戶裏麵存錢。即使沒有回報,也會由於自己有能力付出而感欣慰。
這樣的思緒,這樣的情懷,比人身的血液更珍貴,比家族力量更強大,如同血中之血,金中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