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姐姐兩個外甥。老大叫阿如汗,其名字的含義我搞不清楚,似與佛教有關。原來他叫安達,但鄰居斯仁巴拉吉先生的孫子屆時降生,也取名安達。我父親禮讓,擇“阿如汗”為外孫之諱。小外甥名“阿斯汗”,有時也寫作“阿薩汗”。我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過,這由仿東蒙一位善戰將軍之名學來。漢族人習慣將兄弟的名字依傍,如國梁與國棟,或玉臣與俊臣。家父亦將我的外甥以“阿”與“汗”作鳳頭與豹尾,用心良苦。
阿斯汗3歲或5歲了。因為他居赤峰,我在沈陽,不能牢記其年齡。他慣於足尖走路,生氣的時候與乃父一模一樣——躺在床上不吱聲,表示“非暴力,不合作”。這家夥長得不能說俊,大嘴。經我妻子觀察發現:“嘴大膛小”,即嘴裏麵能盛的食物並不多。我姐既然生了兩個孩子,其中必有我的掌中玩物。一次,我趁阿斯汗熟睡,在其開襠褲露出的屁股蛋子上,用彩筆畫出眼睛、寬鼻與小嘴。正好他感冒發燒,我母親和他父親裹著抱著阿斯汗到醫院打針。阿斯汗經過一番哭鬧掙紮,終於被按在門診部的床上。護士小姐高舉注射器而來,扒褲子,竟被阿斯汗屁股上的怒目嚇了一跳。
“你們幹什麼?”護士小姐問。我姐夫勉強咧嘴笑了笑,無言以對。
阿斯汗想念他的姐姐,即我的女兒鮑爾金娜。他們隻有在假期才能在赤峰見麵。前幾日,阿斯汗問姐姐什麼時候回來,我母親回答“還有兩個月”。無奈阿先生不知“兩個月”為何物,窮究到底。我母親把火柴棍放在床上,說“這是一天,這是第二天……”阿斯汗見此大怒,一把拂去火柴,痛哭,口稱“不行”。我母親說“姐姐要考完試才放寒假”。阿斯汗蠻橫認為“那也不行”。
阿斯汗的哥阿如汗,是我的大外甥,自小聰穎。他3歲時,我出智力題:
“毛衣跑得快,還是毛褲跑得快?”
阿如汗急得答:“毛褲跑得快!”言畢,他環視左右,準備接受別人的讚揚。
阿如汗長相令人不知所措。俊,但不是通俗之俊,他小嘴咕嘟如花瓣,然眼睛大而長。琢磨事兒時,他下唇頓失。我多次指出這種長相很失水準。但外人說這孩子長得好看且好玩。
阿如汗吃飯絕無言語,盡啖美食之後,撫腹回顧。一次,我姐怒斥他“不學無術”,他報名參加武術班,反詰其母:“就學武術。”今年夏天,他的業績主要在花壇邊捉屎蜂子(蜂類一種,不蜇人,拉丁學名不知所然),然後捏掉其頭。昨日,他給我女兒寄來了精美的賀卡,署名“表哥阿如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