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大多認為孩子是時間的浪費者。常見到一個孩子走出家門佇望,仿佛什麼計劃都沒有,或者他突然拔腿向東麵跑去,去做什麼誰也不知道。他們的所作所為似乎都是即興的。
然而,你領一個孩子到朋友家串門,幾乎剛到這家客廳裏,孩子就拽著你的胳膊嚷著你,一分鍾也不多待。而大人欲做的事,聊天或借錢還沒有開始。
孩子要走的原因也在於認為這是浪費時間。對一處空間阻隔的否定,是孩子認為浪費時間的最大理由。在一個無所作為的空間,時間對孩子來說,與其說浪費,不如說停滯。所有的孩子都不能忍受時間的停止。
這就是說,我們和孩子生活在兩種時間裏。
大人的時間或日做大人的無趣在於:時間是所謂上午下午,這個月下個月,今年明年。用事件表述,是6雙鞋與5雙鞋(鞋匠的一天)、10節課與8節課(教師的一周)。而孩子的時間像河流一樣從來沒有被截斷過,時間在他們那裏保持著最原初的新鮮完整。所謂一天對孩子來說是什麼呢?從天亮到天黑,從睜眼到上床,隻是這一天漂流著一些記憶,譬如零五單位的大院裏有花香散出,發廊後麵的灌木中有許多蜻蜒,小強買了一隻新水槍,今天的桃比西瓜好吃,街上有一串戴白花的車開過去了。這些事件像紙船一樣飄在緩緩而流的河,即時間之上。
相比之下,大人們的時間早被事務和重力壓得支離破碎。因此,時間變得少了。越拚命做事,時間越少。時間被分割之後,本身已經損耗了許多。
還是舉前麵的那個例子。當領孩子來到一個陌生的人家時,他會茫然問:我們來做什麼?你回答我們隻是坐著,或說話,或吃飯。這都是孩子完全不能理解的事情。為什麼到另外一個地方坐著?
其實孩子要做事的願望比大人還強烈,他們總是在做什麼。而去另一個家裏坐著,他們認為這是最大的時間揮霍,當然比站在樓前佇望更浪費時間。
這不僅僅是成人與兒童興趣上的差異,所謂努力做事的成人可能就在這樣浪費著時間。他們認真做著該做的事,但有許多事情在事後證明是沒有意義的。或者說,有一些事情有一些意義,而這樣的一生是沒有意義的。
而孩子們的把戲,在成年人看來正是毫無意義的,以為他們正是由於無知才做這些事。他們做了些什麼呢?奔跑、歌唱、觀察、遊戲,每一樣都有十足的意義,甚至是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