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台的朋友請我當節目嘉賓,聽到一對母女講述下麵的故事。
母親今年六十多歲,26年前她生下雙胞胎女兒,滿月就送人了。送人的理由是養不起,家裏兒女太多,其實這是借口。她老伴懷疑女兒是別人的“種”,不讓養。老伴前年去世,她開始找兩個女兒。
找也不好找,現在城市變化大,棚戶區早沒了。她記得大女兒小晶送到於洪明渠一帶,戶主是個瘸子,姓崔。這一帶早變樣了。派出所的警察通過戶政中心找到了姓崔的新住址。他70多歲了,腿還瘸著。一問,她氣得直跺腳。原來,他們把孩子又送人了。也不怪他們,姓崔的原來不生育,女兒送來之後,卻生了個兒子,就把小晶送走了。崔瘸子說,收養她女兒那家住哪兒、姓什麼都記不清了。人家其實有承諾,不透口風。大女兒找不到了,找二女兒小瑩。小瑩找得挺痛快,還在老地方,養父母都去世了。她離婚後自己過,沒工作。找到小瑩後,娘兒倆搬到了一塊兒。
母親一見小瑩,劈頭就說:“你那個苦命的姐啊,她在哪兒啊?我活著能見一麵也行啊!”說得小瑩坐立不安,天天出去找“姐姐”,終於找到了,此中艱辛不可盡言。原來,姐姐小晶是獻血誌願者,小瑩的同學是血站護士。護士看她倆長得太像了,偷著把小晶小瑩的DNA樣本做了檢驗,證明了同胞關係。接著,母親準備見大女兒小晶。這個話兒傳過去,小晶斷然不見,一點兒餘地都沒有。
母親悲從中來,對小瑩說:“還不如找不到你姐呢!活著都見不到,死了就更見不到了!”
小瑩聰明,能在這麼大的城市找到自己的姐,不是一般人。她巧施一計,讓母親見到了小晶。
說,小晶童年坎坷,不止被人送了兩家,而是三家。第三家視她如掌上明珠,豪宅、名車、鋪麵,都是娘家送的。小晶生了一胎之後,偷著又懷了一胎。這一胎生下,竟是雙胞胎。她尋找60歲以上、用傳統方法帶孩子的老太太當保姆。
小瑩把這個上崗機會給她媽爭來了。她把真相告訴家政公司經理,經理聽得手絹哭濕一大片。母親入選保姆,條件是不許透露真實身份。
母親到女兒家當保姆,百感交集。吸引母親的不是越層住宅、貴重的家具和她家的錢,是女兒和女兒的雙胞胎女兒。
小晶不知保姆是自己親媽,指手畫腳。母親身體好,能應付一對雙胞胎的生活料理。她看小晶,儼然是自己年輕時代的翻版,脾氣、說話聲音都一樣,連打噴嚏都是一氣兒打3個。夜深入靜,母親眼看睡著的雙胞胎,淚水簌簌。她想的是,倆孩子叫一聲“姥姥”,小晶叫一聲“媽”。白天,她盡力勞作,其實也幹不動了,歲數在那兒。隻不過想,幹一天能在女兒家裏多待一天。
一天晚上,小晶的丈夫很晚回家,兩人在客廳爭吵,聲音越來越大。母親從育兒房出來,看這兩口子正廝打。他們常有爭執,但動手是第一次。小晶端起魚缸,“嘩”地潑她丈夫一身水,丈夫回身扇小晶一記耳光。小晶手捂著鼻子,血從手指縫流下來。這時,母親像母獅一樣撲過去,把她丈夫撲倒在地,雙拳齊下,“咣咣”一頓捶。
他們倆傻了,丈夫結結巴巴,問:“你、你……”
“打我女兒,我和你拚命!”
你女兒?她丈夫瞅小晶,傻掉了。
小晶一瞬間明白,扭頭回到臥房。
母親話說出口也驚呆。這節骨眼兒,石頭也會開口說話,娘兒倆嘛。
第二天清早,母親見廚房餐桌放一信封。裏邊有1萬元錢和信。信隻7個字:你走吧,越早越好!
母親抹著眼淚走了,有言在先,不可強留,錢沒拿。她在7個字下麵寫了14個字:你也是母親,知道想兒是什麼滋味。臨署名,左思右想也沒署“你的母親”這4個字。
幾個月過去了,小晶沒來找過母親。母親在小瑩的陪同下,現身這個親情節目。
節目播出了一個月,我打電話問製片人此事的下文。
製片人說,小晶認了母親,節目又做一期。小晶對她媽說:我恨過你,一輩子不想見你。見到後,心裏的冰河融化了。我是你和我爸生的嗎?她媽說:和誰生的,我都是你親媽。我認你這女兒不圖錢,就圖你叫一聲“媽”。小晶憋了半天,小聲叫一聲“媽”,娘兒倆摟著嗚嗚哭。
製片人又說:“媽”是多平凡的稱呼,有人想叫,沒媽了;有人有媽卻叫不出口,太沉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