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加強縣級檔案工作的必要性
檔案工作及檔案館(室)建設
作者:崔彩英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檔案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顯,特別是最近幾年,檔案工作出現了許多新的領域、新的課題,比如新農村檔案、民生檔案、重點建設項目檔案、民營企業檔案、家庭檔案等等。與此同時,檔案信息化建設、檔案館功能建設、檔案法治建設、檔案隊伍建設等事關檔案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也成了檔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的形勢下,如何發揮好檔案工作的職能作用,為縣委、縣政府工作重心和發展目標搞好服務,擺在了所有檔案工作者麵前,這是新形勢下的新任務,也是檔案工作發展的新機遇。這就要求檔案工作者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不僅需要其具有頑強的工作精神和端正的工作態度,更需要其有較高的個人素質和能力,特別是幹實事、搞創新、促發展的能力。
一、檔案工作的重要性
據史料記載:秦末,劉邦軍隊入鹹陽,蕭何取秦之典籍,這些典籍對治理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檔案工作的重要性就在於它的特殊功能,而這個功能就是檔案在人們社會活動中具有的其他文獻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即檔案的憑證作用和參考作用。檔案之所以具有憑證作用,是由檔案形成的特點和檔案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因為,檔案是自然形成的,這種形成的自然性,決定了檔案記錄曆史情況的客觀性,檔案是令人信服的曆史證據。
從檔案自身的物質體態上看,它保留了當事人的曆史真跡,如親筆手稿、印信等。有些文件還保留了當事人的聲音、形象等等,這些都反映了檔案是確鑿的真憑實據。檔案作為一種曆史記錄,不僅具有憑證作用,同樣也具有廣泛的參考作用。因為檔案不僅真實地記錄和反映了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深度,而且,也反映了實踐活動的廣度,為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正反兩方麵的經驗。檔案被稱為“未摻水的史料”。“察往知來,視茲故帙”,對檔案的參考作用作了高度的概括。
(一)機關工作的查考憑據
檔案記錄了各種機關、單位過去活動的狀況,其中包括行使行政職權的法律依據,處理行政事務的過程與結果以及管理活動的經驗,它是任何一個政府、任何一個機關單位連續工作必須查考的憑據。自古以來,如《周禮》中即不乏執掌王命典法令則,“以考政事”,“以逆邦國都鄙官府之治”之類的記載。《現代檔案――原則與技術》認為檔案“是一個政府藉以完成其工作的基本行政工具”。我們黨和國家曆來強調辦事要實事求是,各種機關單位為了有效地實行管理,必須切實地掌握材料。檔案可以為黨、政、軍等機關、企事業等單位的領導工作和業務管理,提供證據和谘詢資料,借以熟悉情況、總結經驗、製訂計劃、進行決策、處理各種問題。否則,隻靠記憶處理工作則有時無以為憑,或往往有失準確,對間隔日久的事務難免被人遺忘。例如,許多機關在建立和健全工作製度、進行改革、落實各項政策和製訂規則等各種活動中,大量地查考了檔案,順利地推動了工作。有的地方檔案散失,“無案可查”,則給工作造成許多困難。事實證明,大至製定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小至處理機關單位的具體事務,檔案乃是行政管理的一種工具,充分發揮檔案的作用有助於克服官僚主義,提高工作效率。
(二)生產建設的參考依據。檔案中記載了各種生產活動的情況、成果、經驗和教訓。從自然資源、生產手段到生產過程以及計劃管理和生產技術等各方麵的信息,可以作為工農業生產和經濟管理的科學依據和參考材料。當今日益增多的科學技術檔案,更是進行現代化生產管理和科學技術管理的重要條件。但是,無論普通檔案,還是科學技術等專門檔案,總的來說,都在不同程度上和不同的方麵反映了經濟活動的情況,都能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現代化建設提供谘詢研究、統計監督的情報信息,對製訂經濟計劃,檢查和總結生產情況,推廣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以及防止災害等等,都是重要的參考材料。
比如,有的地方為了切實規劃和組織農業生產,查閱了幾十年作物種植麵積、單產、總產、水利設施、生產建設、氣象雨量、管理措施、災情記錄,綜合分析研究,製訂了適合地區特點、揚長避短、發揮地區優勢的生產計劃,促進了大幅度的增產。有些地方,查閱曆年檔案,彙總分析,找出了本地區發生水旱冰雹災害的規律和防止經驗,據此采取相應措施,防止或減輕了災害,從而促進了生產,獲得了豐收。與此相反,有些地方因為沒有檔案可考,或“有案不查”,以致生產計劃不當、管理混亂、重複勞動、返工浪費、甚至發生事故,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很多損失。大量的實踐證明,充分利用有關的檔案,對加強經濟管理,促進生產力發展,提高經濟效益,具有直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