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錄(1 / 3)

附錄一電視藝術片《美的周莊》導演工作台本

一電視藝術片《美的周莊》(本片獲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四屆“學會獎”一等獎。)導演闡述

美麗的周莊猶如一幅典雅的江南水鄉的水墨畫。進入周莊,猶如融入這樣一幅畫卷之中。回顧周莊的曆史,如緩緩打開一卷人文曆史的卷軸,寫滿江南水鄉的浪漫,留下許多文人騷客流連的身影。水鄉特色多,水鄉人淳樸,這一切如一泓清水靜靜地流淌著。

周莊那日新月異的變化,告訴人們周莊不但是古樸的,同時也具有現代意識。它濃縮了周莊特有的古樸寧靜,承載著水鄉的精神,而現代化設施一點都不遜色,為人們帶來了許多生活便捷。在為觀眾展現周莊過去與現在的同時,也要讓觀眾感受到周莊不但是江蘇的,也是全國的,更是世界的。

感受、觸摸周莊的曆史滄桑,徜徉於周莊古樸的人文環境,周莊古樸的民風與現代新貌這些資源的價值更多地體現在人們的生活中。

昨天的周莊溫情,今天的周莊熱情,明天的周莊激情……

一、主要拍攝方式

以遮幅為主要樣式,增加畫麵的開闊感。

以色塊與鏡頭配合畫麵作為開頭,以現代意識表現水鄉如畫的美景。

緩慢節奏鏡頭與快節奏結合,表現周莊的幽靜、安逸與現代生活的喧鬧。

在一些寫意性的鏡頭中多由狹窄移動至寬闊,給人以豁然開朗的感覺。相反則由開闊至狹小,令人進入一種探究的聯想之中。

一些名人語句用情景再現的方式表現,給人視覺上的直觀感受,增強印象。用畫卷抽拉式展現周莊畫卷般的曆史。

片中的一男青年與一女青年作為一種符號,意圖表達一種傳統和時尚,對比出曆史與現代,既是人們注視著周莊的視線,也代表編導者欲傳達的周莊精神。這種精神通過兩人在片中的穿插與內容的交流,使觀看者感受周莊過去的淳樸,直視今天周莊的時尚風貌。

二、基本風格

1.明暗對比(夜景與日景)

2.動靜對比(凝固的建築與流動的水、橋與運動的人、民居與雨雪、炊煙等)

3.黑白與彩色對比(曆史與今天)

4.鏡頭快慢對比(加速與減速拍攝手法)

5.新舊對比(古民居與現代建築群)

6.虛與實對比(全貌景觀與局部特寫)

7.寫意與寫實對比(設計拍攝的鏡頭與紀錄方式拍攝的鏡頭)

8.靜謐與喧鬧對比(安逸的生活與街巷的叫賣)

9.空間對比(周莊的古典建築風格與周莊新開發的建築等)

三、對攝像的要求

主要是氣氛,要求在早晚拍攝,夜景需帶密度。考慮到古鎮的小巧,不需要用大升降,主要為俯仰對比係列拍攝。盡量少用推鏡頭。大的場景用廣角鏡頭拍攝,人物部分用標準鏡頭拍攝。

四、對美術的要求

配合攝像選擇所需氣氛的場景,並清理河道、橋梁以及民居上的廣告牌和塗鴉。道具與服裝按拍攝內容選擇。

五、對錄音的要求

主要是同期聲錄音部分。

六、對演員表演的要求

根據情節內容的需要來表演,以塑造不同的人物。

附錄二名詞解釋

文學劇本

用文字表述和描繪未來電視作品內容的一種文學體裁。編劇根據自己的藝術構思,對大量的生活素材進行提煉和加工,將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和評價融於具體形象中,並用文學的語言描述出來。它以不斷流動的視覺展現來進行敘述和描寫,從而使文字描述具有鮮明的鏡頭感。

故事梗概

為劇本編撰的故事概要,側重於遵循時間序列介紹事件過程,注意事件之間的內在連貫性,簡要地描述矛盾衝突和主要人物之間的關聯。

劇本大綱

編劇在創作前經過縝密思考後對劇本各組成部分所作的藍圖設計。它具有較完整的藝術構思,是未來劇本的基礎。

題材

劇本所具體描寫的主要事件或生活現象,是劇本構成的基本因素。編劇在生活積累和材料研究的基礎上,對素材進行選擇、剪裁、提煉、加工而形成的劇本基本內容。

劇本的主題

編劇在劇本中通過人物塑造和對生活的描繪所體現出的中心思想。它是編劇對生活、對曆史和現實的認識、評價以及編劇理想的體現。主題思想來自生活,並蘊含在未來的電視形象中。

劇中人物

是影視作品描寫的主要對象,是構成影視劇藝術造型形象的主體。通過對人物和人物的活動及其相互關係的描寫來反映生活,寄托和傳達創作者對生活的感受和評價。

對話

兩個或兩個以上劇中人物的交談活動。既可傳達談話人的心理活動,又能在雙方交流中,影響彼此的情緒、情感、思想和行為。其主要功能是敘述說明、推進劇情、加強造型表現力、刻畫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等。

動作

揭示劇中人物內心世界和刻畫人物性格的基本手段。其中包括內部動作、外部動作和言語動作。

內部動作

人物在與周圍環境和其他人物的矛盾衝突中產生於內心的反應活動,是以人物外部動作和言語動作為主體的屏幕動作的基礎動因和表現依據。

外部動作

人物在與周圍環境和矛盾衝突中表現在形體上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反應。它是影視劇藝術用以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內心活動的重要形式。

內心獨白

以“畫外音”形式出現的劇中人物的內心自白。它是揭示人物心理活動的基本手段之一,是人物言語動作的一種形式。它隻能是“第一人稱式”的。

內心節奏

劇中人物思想、情緒、情感起伏變化的有規律的運動。它是由視聽表現手段所構成的外部運動節奏的基礎動因和表現依據。

旁白

以“畫外音”形式出現的解說性、評論性語言。通常以“第三人稱式”的客觀視點或以某劇中人物“第一人稱式”的主觀視點出現。作為劇作結構的一種輔助手段,它應用於說明劇情發展的時間、地點、時代背景,連接劇情大幅度的時空跨越,介紹人物,對劇情的某些內容作必要的解釋或發表具有哲理性和抒情性的議論等。

情境

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關係等因素構成的境地,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產生的小環境。

環境

劇中人物所處的社會背景和具體生活場所。社會背景在劇本中往往體現為特定時代中具體的人物之間的關係。

環境氣氛

屏幕人物周圍給人以特定感覺的精神表現或生活場景。往往利用畫麵的光影變化、色彩變換、音響效果、動作、速度等藝術手段對場景和周圍人物情緒進行渲染。

事件

從生活素材中提煉、加工出來用以表現人物之間感情糾葛、矛盾發展的一件件大大小小的事情。一係列相互有聯係的事件構成情節。

故事

一係列為表現人物性格和展示主題服務的生活事件的梗概,是基本事件的自然聯係和順時序的敘述。

情節的典型化

對生活事件選擇、加工和改造,使之得到升華的一種特殊的藝術概括過程。

矛盾

即戲劇衝突。它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社會生活中的矛盾現象。當這些矛盾現象與人的思想感情、性格和行動發生聯係時,則表現為人與人之間的糾葛或衝突,人與社會或自然環境的和諧與不和諧,人物自身性格及思想上的各種衝突或鬥爭等。矛盾是構成情節的基礎和推動情節發展的動力,也是揭示生活本質、創造典型形象的重要途徑。

懸念

處理情節結構的手法之一。它是利用觀眾關切故事發展和人物命運的期待心情設置的懸而未決的矛盾現象。

伏筆

潛藏在劇情前麵部分,為將要出現的人物性格、命運變化或事件發展所作的一種預示。其作用在於加強劇情前後之間的必然聯係,使後麵出現的重要情節不致突兀,以取得結構嚴謹、情節發展合理的藝術效果。

伏線

在一條情節線索的發展中間,為其他情節線的出現所作的預示或鋪陳。

場麵

構成情節發展過程的基本單位。一般以時間或地點的轉換為劃分標準,即在同一時間或地點中展示的內容為一個場麵。隨著時間、地點的變換以及人物性格和情節的發展變化,場麵也就不斷地轉換。

時空順序式結構

影視作品處理時間與空間的基本結構方法之一。它是指依照事件進程的自然次序組織情節的時空,推進劇情。其主要藝術特征是以時間為走向軸線,以性格發展為順序。這種結構一般著眼於表現外在情節和外部動作,強調情節的有頭有尾和連續發展,講究起、承、轉、合及有機貫串,具有較強的敘事性。

時空交錯式結構

影視作品處理時間與空間的基本結構方法之一。它是指打破現實時空的自然順序,將不同時空的場麵,按照一定藝術構思的邏輯交叉銜接組合,以此組織情節,推動劇情的發展。它在時空程序上表現為大幅度的跳躍和顛倒,將現在、過去以至未來,將回憶、聯想、夢境、幻覺等和現實組接在一起,造成獨特的敘述格式。

戲劇式結構

影視作品的結構形式之一。它吸收融會了大量的戲劇因素和成分,運用戲劇的衝突律和結構法則,在藝術上自成一格。

小說式結構

影視作品的結構形式之一。它的結構特征、表現手法與小說相近,以描寫人物思想感情的細微變化為特點,不要求情節高度集中,而致力於場麵的積累。

散文式結構

影視作品的結構形式之一。它與文學中的散文樣式有相似的結構特征,如不注重情節的完整性和因果關係,沒有明顯的開端、高潮和結局等結構要素,也沒有顯露完整的矛盾衝突線索。其總體構思是由若幹串聯在一起的段落構成,因而並不講究段落與段落之間銜接的必然性以及它們之間內在的依存關係。

綜合式結構

影視作品的結構形式之一。它運用小說的敘事元素,形成戲劇性和敘事性較好結合的結構類型。其一般均有完整的衝突過程,但在刻畫人物性格、描繪事件、穿插場麵上,又極為細膩、詳盡,它既可消除戲劇式結構的場麵過於集中、人工痕跡過重等弱點,又可彌補小說式結構易缺乏懸念、缺乏戲劇性、枝蔓過多而導致動作發展鬆散、緩慢的不足。

主觀式敘述

敘述者為主人公,也可以是其他次要人物;所敘述的既可以是往事,也可以是正在發生的事情。通常它以畫外音的形式來實現。隨著人物的講述,畫麵上逐漸展現出他所經曆過或正在經曆的生活情景。

客觀式敘述

以作者的口吻和從作者的視角來描述事件和情節的方法。與主觀式敘述不同,其講述人一般不是事件的直接參與者,而往往是旁觀者,敘述帶有更多的客觀性,表現上享有更多的方便和自由。其作用在於按照生活本來麵目來再現生活,具有客觀真實性。

主客觀交替敘述

在客觀敘述時交替插入主觀敘述的方法,是客觀敘述和主觀敘述結合而成的一種變格形式。它兼有客觀敘事性和主觀抒情性的特點。敘述中反複插入人物的自敘或回憶、幻想,視點由客觀、主觀不斷轉換,在兩種不同方式的敘述中,推進情節發展,展示人物心理。它往往把現在、過去或未來結合起來,形成多時空的結構。

多角度敘述

影視作品中主觀式敘述方法的變化和發展,由幾個劇中人共同說明同一事件或同一人物。由於每一個講述人都是從各自的角度來觀察,出發點和注意點各不相同,因此形成對同一對象的多側麵描述,有利於對主要事件和主要人物作全麵完整的描寫和刻畫。在用來表現複雜的事件和複雜的性格時,其效果更為突出。

閃回敘述手法

描述正在發生的事件時,插入追敘在這之前發生過的事件的方法。

夾敘夾議法

影視作品中敘述夾帶議論的方法,常常用來增強作品的哲理性和政論性。隨著畫麵的不斷變換,作者對所描寫的情節和人物進行評價和議論,並通過畫外音的形式表現出來,使觀眾了解人物的活動和情節的發展,而且直接感受到創作者的態度,從而更為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