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介紹兩個人。
(一)
王動。
1992年4月29日。
江南,春夜,有雨。
山是無名青山,寺廟在山頂,門楣下的木匾原本鎏金璀璨,如今已黯淡無光,依稀可見“法王寺”三個鐫刻大字。
廟裏供奉的不是如來,是地藏王。
老和尚的法號也是地藏,被人尊稱一聲大師,他在寺門口撿到那個棄嬰的時候,給孩子取名王動。
叫王動的人不一定好動,這個名字沒有什麼特殊意義,他可以叫王動,也可以叫王不動、王動動,隻不過因為地藏大師俗家姓王罷了。
和所有棄嬰一樣,王動消瘦,贏弱,一動不動,卻動不動就哭。地藏大師拍他夭折,剪了寺裏一百三十八位僧人的袈裟,縫成百衲衣,裹在他身上做繈褓。
王動活了下來,卻還是一動不動。
每天一動不動的聽師兄們誦經;一動不動的看玄力首座練武;一動不動的跟著地藏大師為上門哭訴的苦主驅邪煞,安家宅。
地藏大師還沒成家的時候就已出家,他沒有妻子,沒有孩子,隻道王動或許思念父母,鬱鬱寡歡,卻不知如何安慰,隻能每天睡前在他床邊誦讀一遍地藏菩薩本願經,直到他安然入睡才離開。
不知是不是耳濡目染的原因,還是天生就有佛緣慧根,王動六歲便能通背法王寺藏經閣中所有經書,對佛理更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王動八歲那年忽然問地藏大師:“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地藏答:“殺戮即惡,放下為善。”
王動問:“一個人出生後若沒人給他灌輸殺戮即惡的道理,他腦中便沒有這個概念,日後行凶殺人算不算惡?他既沒有這個概念,又如何放下?如何從善?”
王動八歲,地藏大師親自為他剃度出家。
王動十八歲那年又問地藏大師:“何為眾生?”
地藏答:“三界六道,皆是眾生。”
王動問:“妖魔鬼煞如何?”
地藏答:“亦然。”
王動問:“佛說眾生皆苦,何為苦?”
地藏答:“執著即苦。”
王動轉動掌中佛珠,道:“地藏王菩薩說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菩薩並不在三界六道之列,卻也有執著,是否與妖魔鬼煞無異?”
王動十八歲,地藏大師將一身驅邪伏妖的本事盡數傳給了他。
王動二十五歲那年再問地藏大師:“從善如流是否難得?”
地藏答:“是。”
王動問:“放下屠刀是否難得?”
地藏答:“是。”
王動問:“不分軒輊?”
地藏答:“不分軒輊。”
王動問:“那為何善人成佛需曆劫難,惡人成佛隻需放下屠刀?”
地藏沉默。
王動二十五歲,還俗下山,踏入紅塵。
他告訴地藏:“我想去看看善惡,看看眾生,看看執著。”
臨行前,地藏大師將一把久已懸在正殿前的古刀贈予他,刀的名字叫“阿難”。
那一天是2016年3月6日。
春日有風,柳絮飛舞。
(二)
葉哀。
同一個春雨夜。
當一對狠心的父母將未滿月的孩子遺棄在江南某一座青山,某一間寺廟前的時候,幾千公裏外,一座小縣城的警察大院內,另一個嬰兒正哇哇啼哭,初初降生。
葉家夫婦喜出望外,當場便給孩子取名葉哀。他們知道,人隻有先曆哀傷,才會珍惜喜悅。
因為生於警察世家,父母也有意將孩子往這方麵培養,所以葉哀從小就受到了最嚴苛的教育。
葉哀很聰明,很好的繼承了父母的優秀基因,他也從未令父母失望過,從小學到初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全校前三的名單上從未少過他的名字,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共青團員等殊榮更是拿到手軟,房間裏貼滿了一張張代表榮譽的獎狀。
正當命運的軌跡朝著葉家夫婦希望的方向發展時,不幸的事情發生了,葉哀出了一場嚴重的車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