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韓自貿協定與亞太經濟新格局(1 / 3)

中韓自貿協定與亞太經濟新格局

國際研究

作者:孫虹

【摘要】中韓自貿協定是目前我國簽署的涉及範圍最大的貿易協定。該協定的簽署,不僅將促進中韓兩國的貿易,同時也將推進亞太經濟一體化。在亞太經濟一體化問題上,美國主導的TPP與東盟推行的RECP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隨著中韓自貿協定的簽訂,亞太經濟格局的發展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轉折。

【關鍵詞】中韓自貿 亞太經濟 美國 東盟 TPP RECP

【中圖分類號】F117 【文獻標識碼】A

亞太經濟一體化是近年來最受關注的熱點。中韓自貿協定的簽署,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美國試圖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來主導亞太經濟的戰略部署。這一事件必然會產生連鎖反應,對於整個亞太經濟格局及世界經濟格局產生難以想象的影響。同時應當注意到東盟所推行的“區域全麵經濟夥伴關係”(RECP),這一貿易模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如果東盟和亞太在經濟上完成對接,再加上中國所推行的“一帶一路”,整個世界的經濟格局都將為之一變。由此可見,中韓自貿協定的意義是非常巨大的。

中韓自貿協定的戰略意義

2015年6月1日,中韓自貿協定正式簽署,這是中國首個廣泛覆蓋電子商務、競爭政策、環境等“21世紀新議題”的自貿協定,可以說是全球貿易體係重構過程中中國自由貿易區戰略實施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作為東北亞地區最為重要的一個自由貿易協定,中韓自貿協定的影響力將遠遠超過這一區域,其將直接關係到亞太區域經濟的一體化進程。

中韓自貿協定的簽訂將對區域內潛在的合作夥伴產生積極的影響。例如日本、台灣地區等都可能在其影響下,積極參與到由中國所主導的新型自由貿易網絡的建設中。自21世紀以來,亞太地區的多邊貿易談判進展緩慢,其主要原因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謀求自身的利益,不斷在這一區域內製造摩擦和分歧,從而使這一區域始終無法形成一個合力①。

為克服亞太地區國家在經濟合作上的“碎片化”,早在2014年亞太經合北京峰會上,亞太地區各國領導人批準了《亞太經合組織推動實現亞太自由貿易區路線圖》。從理論上來說,如果亞太貿易自貿區實施,未來經濟體內的企業在進行區域貿易時,隻需要填寫一份原產地證書即可。這種做法將極大地簡化企業貿易的成本,有助於形成區域及全球生產價值鏈。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亞太自貿區的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涉及麵極為廣泛。亞太地區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環太平洋地區,類似於北美、拉美都可以囊括其中。可以說,亞太自貿區一旦成立,其必然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經濟體,其影響力將直接超過歐盟與美加墨等自貿協定。因此,在亞太自貿區的建設上,美國一直想主導。但這一地區的多數國家並不信任美國。基於這種情況,美國便采取了一係列“拆台”措施,不斷地幹預亞太自貿區的建設。

二是在經濟方麵,各國差異極大,難以在短期內達成共識。在亞太自貿區內,既有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又有文萊這樣的超級小國。大國如果不肯讓利給小國,那麼協議便很難達成。同時大國之間也在博弈,例如美國與日本在汽車關稅問題上爭執不斷,雙方都在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三是理念上的巨大分歧。在亞太自貿區實現的途徑與方式上,區域內國家至今未達成共識。歸根結底在於,多數國家並不信任美國,不想任由美國的擺布。同時美國也沒有磋商的誠意,在談判的過程中盛氣淩人,將大國意誌強加給小國。

而作為亞太地區最大的經濟體,中國在此次中韓自貿協定簽訂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誠意,對於推動亞太自貿區的建設無疑是具有風向標意義的。此次協定引入了地方經濟合作內容,探索嚐試48小時通關及700美元以下貨物免稅等便利措施,對於區域內小國企業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利好消息。相信這些充滿智慧、充滿勇氣、充滿誠意的服務機製,對於促進亞太經濟融合必然將起到巨大的作用。可以預見,在未來中國將成為亞太經濟一體化的重要橋梁。

美國TPP協定的影響

中韓自貿協定簽署後,美國更為積極地推進其所謂的TPP協定。TPP協定也被稱之為“經濟北約”,其是美國再平衡戰略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戰略部署。事實上,美國不僅想要在經濟上控製亞太地區,同時也想在政治上施加影響。美國製定亞太再平衡戰略,其根本目的是為了遏製中國。但是中韓自貿協定的簽署,已經證明了美國這種單邊主義的政策是不得人心的。同時在美國國內,大資本家顯然並不買奧巴馬的賬,並不支持奧巴馬所提出的“快速道”授權②。即便“快速道”授權勉強通過,TPP談判也會受到美國國內保守勢力的重重阻礙。從發展的趨勢來看,TPP最終達成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是未必會達到美國所預期的效果。具體來說:

首先,TPP是一個由美國所主導的局部性的貿易集團。目前隻有12個國家參與了此項協定,其很難被稱之為亞太貿易網絡,隻能算是一個由美國所主導的、局部的經濟集團。由於美國試圖主導這個貿易集團,成員國多數為發展中國家,其最終的影響力是非常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