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適宜,其實就是在我們每個人的一生當中始終都保持不變的那種精神品質。而且我們要想保持這種適宜的持續性,就不能通過模仿他人的個性來減弱自我的個性。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我們講自己國家的語言時混入了別國的單詞或句子,那就隻會讓我們的語言顯得不倫不類,奇怪至極。這樣的道理當然也適用於人的各種行為乃至生命。而且,性格的差異有時候是可以決定事物的發展方向的。拿自殺來講,這種行為對於一個人來說可能是責任,而對於另一個人也許就是罪惡了。例如,加圖在麵對愷撒時不願意卑躬屈膝,看他的臉色行事,因為加圖性格剛毅,假如一個君王可以將他的信念轉移,那他不如一死了之。然而同樣的情況對於一些非洲人來講,性質就不同了,因為他們選擇自殺則是因為他們自身的軟弱,而且對生活的態度也不認真。再如,尤利西斯曾經忍受了無數的恥辱,他服侍過女人,對人低三下四,而且為了實現自己最終的理想,甚至在回到家後還要承受仆人的汙蔑。如果要埃阿斯承受同樣的恥辱,那恐怕他早就自殺了。
所以,保持自己獨特的個性以及抵製他人的性格特征侵入自己,這是每個人都應盡的責任。一個人的個性越是鮮明,就越是與他自身相適宜。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個性才能以及優缺點,而且要做的比演員更加踏實,更加清晰。因為演員隻會選擇最能展現自身才藝的劇本,而不是選擇最適合的。例如音色好的演員會選擇關於墨多斯的劇本,而形體伶俐的演員則會選擇關於莫拉尼伯的劇本。而且我記得路皮利烏斯會常常選擇安提俄伯題材的劇本,伊索普斯卻很少選擇關於埃阿斯的劇本。可見,演員們在劇本的選擇上是慎重仔細的。在舞台上的演員都知道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劇本,那麼我們生活在現實中的人也應該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個性特質。
雖然我們講應該選擇與自身相適宜的職業,但是如果我們迫不得已地做了與自己性格特質不相符的職業,我們也應該努力地將它做好,因為我們需要盡量減少自己所犯的錯誤,即便這樣的工作不是最適宜的。所以說,我們可以通過對自身缺點的改正來彌補自然沒有賜予我們的完美。
人的本性不僅包括上麵我們所講到的一般本性和特殊本性,還有另外兩種,即第三種由外界環境或是機緣決定的本性,和第四種經過自身考慮後所選擇的本性。例如權力、軍令、官位、財富等,它們都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在機緣巧合的情況下或許會降臨到某些人的頭上,這就是我們所講的第三種本性;而我們的生活中之所以有人喜好哲學,有人喜好法律,有人善於辯論,還有不同的人研究不同的美德類型,就是由於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第四種本性的原因,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喜好,按自我的方式設計未來。
而且人們的選擇往往都與其祖輩的選擇有趨同之勢。比如說,普布裏烏斯·穆丘斯是研習法律的,他的兒子也是繼承了他這一職業;再如,保盧斯的兒子阿菲瑞嘉努斯就是跟隨了他父親的誌向才去參軍的。但是他們都不是單純地繼承了父輩的誌向,他們自身也是才華稟賦,並且在這一領域中做出了超越前人的成就。阿菲瑞嘉努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在軍政上才華橫溢,功成名就,但是在演講術上也不遜色。還有提摩圖斯也是軍事上的一塊好材料,他除了具有同他父親一樣的才能以外,在學習與智慧上也享有著不錯的美名。跟這些人不一樣,一些出身貧寒的人往往沒有繼承父業,也正是由於他們卑微的出生,才促使他們能夠更加勤勉地做出一番偉大的成就。
在討論有關適宜的內在本質時,我們應該理清楚哪些問題是最為重要的,例如我們想做什麼人和想要成為怎樣的人,以及我們想要從事什麼樣的職業等等。最後的這個問題其實對我們來講是最為困難的,因為大多數人都是在知道什麼職業最適合自身之前就已經邁向了其他的工作崗位。而且往往最初選擇職業的時候,我們都是出於還未成熟的青年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