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慶雖然不做房地產投資,但他的另一個生財之道是承攬政府特許的公賣業務。宋朝官方壟斷的特許經營項目主要有鹽、酒、茶、鐵的專賣,西門慶從事的主要是販鹽業務。受過西門慶熱情招待、得了不少好處的蔡狀元在欽點了兩淮巡鹽禦史後,答應西門慶比別人早一個月支領出三萬引(一引為四百斤)的食鹽。販鹽本來就是一個獲利頗豐的專賣事業,這三萬引鹽依時價少說值二三萬兩銀子,更何況比別人早一個月支領出食鹽,也就是說在別的鹽商還無鹽可賣的時候,就給西門慶開了一個大發其財的方便之門。
下麵請西門大官人給大家講講宋朝的專營買賣製度,來吧,來吧,反正這也不是什麼商業秘密了——
1、買酒買鹽,請到全國統一趙記商號,認準官字商標。
怎麼?你就會說這麼一句話?做生意的人門檻總是那麼精,算了,算了,西門大官人不肯透露生財之道,還是導演我來講吧!
諸位團友,正如我們剛才說的,大宋朝的鹽、酒、茶、鐵都是由官府專賣的,想要去販私鹽?那可是要殺頭的!相當於古代的販毒。
你們看《隋唐英雄傳》,知道程咬金是販私鹽的。販私鹽的罪名跟今天的販毒一樣重,抓住可都是要掉腦袋的,所以私鹽販子也最容易鋌而走險,與政府公開對立。如果說私鹽販子程咬金的一把開山斧開創了大唐皇朝,那麼,大唐皇朝最終也是亡在了私鹽販子手裏,唐末農民大起義的首領王仙芝、黃巢,一直到後來的吳越王錢鏐都是私鹽販子出身。一群私鹽販子大鬧天宮,把個鼎鼎強盛的唐朝玩完了,曆史就是這麼一個循環,你不服都不行。
唐朝是私鹽販子紮堆,那麼宋朝的情況又如何呢?
宋朝向來推崇“一本仁厚”的富民政策,宋太祖甚至有個美好的理想,子子孫孫“不加農田之賦”。但無奈政府要用錢的地方太多,後世的皇帝們也越來越會用錢,弄得財政總是入不敷出,都快變成民富國窮了。後任皇帝隻好讓太祖皇帝的美好理想破滅了,“一切向錢看”的財政大臣們不僅開賣官鬻爵、鑄錢造幣、倒賣有價證券之財源,還在禁榷專賣上大做文章。按照皇家的理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山海天地之藏,市場貨物之聚,當然也不應讓商賈獨擅其利,而應收歸國有專賣,以助國家經費。——讓利於民和與民爭利,反正都有一套理論,都說得通,就看統治者想怎麼說了。
在經濟學上,鹽被視作完全無價格彈性的商品,也就是說不管怎麼貴,你總也得吃總也得買,這是生活必需品。所以曆朝曆代都對鹽實行專賣以保證國家的壟斷地位。我們宋朝跟唐朝一樣對食鹽實行專賣,稱為“榷鹽”。宋朝對鹽的統一收價價為每斤5至7文,而售價卻高達30至60文一斤,利潤是以十幾倍計算的。
宋朝的榷鹽製度包括對食鹽生產、運輸和銷售實行全麵壟斷。西北的池鹽、四川的井鹽由官府直接經營,東南的海鹽也實行民製官收。製鹽地區有官兵巡邏,戒備森嚴,一斤一兩都不許遺漏私留。生產出來的食鹽則由官府派兵役夫運輸到銷售地區,統一的大車插上“武裝押運,請勿靠近”的小旗。政府對各種食鹽的銷售也實行定向劃片,劃定地界專賣,不準侵越,浙江的鹽越界到了江蘇就是私鹽。至於,膽敢私自加工生產或者異地走私的,宋太祖時就曾規定:“私煉鹽者,三斤,死;擅貨官鹽入禁法地分者,十斤,死。”——就像今天的販毒50克以上,死。
榷鹽是皇朝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所以,宋朝規定,捕獲私鹽的官員可以縮短年資升官。一次查獲1200斤私鹽,可以提前一年升官;一次查獲10000斤,立馬可以升一級。相反,如果地方鹽課虧欠,就像經濟指標完不成一樣,主要官員是要受到追究的,嚴重的還可能會進監獄。由於這種規定,地方官員對征稅稽私都不敢掉以輕心,有的人甚至另立土政策,用苛法嚴刑來對付治下的老百姓。蘇東坡在浙江當官時對這種現象實在看不下去,上書揭露,指出“兩浙之民以犯鹽得罪者,歲至萬七千人。”
從蘇東坡的上書可以知道,宋朝的私鹽販子也是蠻猖獗的。因為有利可圖,一般老百姓又不可能像西門慶那樣搞到食鹽專賣的資質,隻能提著腦袋去走私,倒也是蠻拚的。《水滸傳》裏的梁山好漢成分複雜,其中也有幾個私鹽販子,比如水軍的童威、童猛兄弟。《水滸傳》將這兩兄弟安排在江西九江一帶販運私鹽,倒是有一定曆史背景的。北宋時,江西正是私鹽問題比較突出的一個地區。因為江西基本不產鹽,主要靠東南沿海生產的海鹽供應。《宋史·食貨誌》說:“江、湖運鹽既雜惡,官估複高,故百姓利食私鹽,而並海民以魚鹽為業,用工省而得利厚。由是不逞無賴盜販者眾,捕之急則起為盜賊,江、淮間雖衣冠士人,狃於厚利,或以販鹽為事。”不過,宋朝總算沒有像唐朝一樣發生大規模的私鹽販子起義,也算是幸運了。
與鹽一樣列入專賣的還有酒。
《水滸傳》寫宋江潯陽樓題反詩一節,“(宋江)正行到一座酒樓前過,仰麵看時,旁邊豎著一根望竿,懸掛著一個青布酒旆子,上寫道:‘潯陽江正庫’。雕簷外一麵牌額,上有蘇東坡大書‘潯陽樓’三字。”
這潯陽樓為什麼要懸掛一麵“潯陽江正庫”的酒旗呢?這就牽涉到宋朝的酒類專賣製度了。與鹽類專賣叫“榷鹽”一樣,酒類專賣就叫“榷酤”。如果說,鹽類專賣是唐朝實行得最嚴格,那麼酒類專賣則是宋朝最規範。宋朝的榷酤主要有三種形式:官釀官賣、榷曲和募民掌榷,通過這種辦法“寓征於價”——你每喝一口酒都是在向政府繳稅,你的酒量越大就說明你越愛國,大宋皇帝越喜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