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三次變身方成正果的空中巡洋艦——夜間戰鬥機月光(4)(2 / 3)

早在2式陸偵時期和月光11型的早期階段,就有少量飛機就加裝了一部通稱H-6的機載雷達用於對海偵察。這種雷達還有個騙人用的名稱-3式空6號無線電台。在戰爭末期。H-6型雷達在日本海軍的攻擊機、轟炸機上得到普遍應用,用於反潛和複雜氣象條件下的反艦作戰。

到了月光11型的後期和11甲型階段,有些飛機又實驗性的安裝了由空技廠研製的FD-2雷達用於夜間截擊作戰。伸出機頭的兩根長長的天線和偵查員座艙內的雷達顯示器是這種改型的突出標誌。這種雷達在夜間截擊作戰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總的來說,日本的電子工業水平與美、英等頂級強國差距不小,缺少有效的截擊雷達一直是影響日軍夜間作戰的最重要因素。

由於中島飛機公司需要為譽係列發動機的大規模生產騰出製造能力,較老式的榮係列發動機趨於停產。再加上軍方已經將興趣轉向由高速陸基轟炸機銀河改裝來的夜間戰鬥機極光和愛知飛機公司正在試製中的全新專用高空高速夜間戰鬥機S1A1電光,1944年10月,銀河全係列停產。包括9架原型機在內,整個J1N1全係列共生產了486架。

從性能上來說,J1N1是一架相當平凡的飛機。除了航程比較大以外,速度、爬升、高度、俯衝、機動、火力沒有一點過人之處。無論是用於空戰、對地攻擊還是偵查其實都不怎麼樣。不過這並不是中島飛機公司的設計師的問題,純粹是由於日本海航當局那些莫名其妙、糊裏糊塗、自相矛盾的設計要求的結果。大戰期間,日本海軍航空兵的裝備建設便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創新精神,顯得雜亂無章缺少靈性。零戰之後的日本海軍的新型戰鬥機便無一例外的遭遇難產,很大程度上就是軍方缺少相應的規劃研究而且對廠方控製過死的結果。雖然說同期歐洲發展的雙發多用途戰鬥機如BF-110和英俊戰士的飛行性能也都並不怎麼樣,但是好歹人家的火力夠強。戰爭中用於對地攻擊和攔截敵重型轟炸機也都有不錯的成績。如果不是日本海軍方麵對於12試陸戰的性能的不切實際的要求,以當時日本的工業水平來說,采用更大功率的發動機研製一架擁有更高速度和更強火力的雙發戰鬥機並不存在技術上的難以逾越的困難。如果J1N1走的是這條道路,或許未來的發展會完全兩樣。

話又說回來,性能平庸的J1N1與被人嘲笑斜向機炮相結合之後,居然也能在夜間防空作戰中大顯身手,從拉包爾到特魯克最後到東京都上空,到處都留下了月光的足跡。此後日本海軍發展的夜間戰鬥機比月光更不好用。這樣一架平庸的飛機居然也成為日本海軍首屈一指的暗夜殺手,世事還真是難料。

以下是J1N1係列飛機的主要性能指標。由於J1N1係列的服役期間小改型不斷,同型機的具體指標也會略有出入,再加上戰爭的破壞,很多具體數據在日本國內也存在著不少爭議。這裏提供的一些具體數據隻具備參考價值。

J1N1 13試陸基戰鬥機主要性能指標

全長 :12.30米

翼展 :17.00米

全高 :3.97米

機翼麵積: 40.00平方米

空重:3930公斤

正常起飛重量:6200公斤 (重量值可能為未安裝遙控機槍塔及操控台是的狀態)

發動機:中島榮21/22型14缸星型風冷活塞發動機,起飛功率1130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