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三次變身方成正果的空中巡洋艦——夜間戰鬥機月光(3)(3 / 3)

一架飛機一次出擊便實打實地擊落了兩架難對付的B-17,這個勝利令第25航空戰隊上下欣喜若狂,也充分證明了斜向機炮的實戰效果。實際戰績一經確認,25航空戰隊司令部便急急忙忙地致電東京海軍軍令部報捷,並且專門強調了斜向機炮的有效性,稱:“……初次空戰便取得擊落敵機的成果確認斜向機炮威力顯著”。軍令部的反應也很快,接到電報後,軍令部回電,要求251航空隊立即將現有的2式陸偵全部在當地進行夜戰改裝,所需的器材會火速空運到拉包爾。幾個小時以後,日本海軍軍令部再次致電第25航空戰隊,電文隻有很簡單的一句話:“本機正式命名為月光。”首次空戰成功月光夜間戰鬥機依靠的正是月光的照射,倒也名副其實。這也是日本海軍采用漢字命名作戰飛機的第一例。

經曆了兩次變身之後,13試陸戰終於最後找到的了自己的歸屬。此時距離13試陸戰首飛成功已經過去了兩年,距離夜間戰鬥機月光完全停產也隻剩下不到一年半的時間。

月光誕生前不久的1943年4月,日本海軍對現有的戰鬥機進行了重新分類。新類別將海軍戰鬥機分為甲、乙、丙三種。甲種戰鬥機也就是專用於製空作戰的戰鬥機,也就是傳統的艦戰,在這個時間點實際上指的就是零戰,不過真正服役參戰的甲戰其實也就是零戰一種而已。乙種戰鬥機指的是專用於陸地重要基地防空的戰鬥機,日語中稱為局地戰鬥機,也就是防空截擊機。在這個時間點隻有三菱J2M雷電戰鬥機一種,未來還將增加川西N1K紫電、紫電改係列。丙戰鬥機指的也就是夜間防空用戰鬥機,在這個時間點實際上是空缺的,什麼也沒有,月光的誕生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缺。一直到戰敗之日,斜向機炮也是日本海軍在夜間攔截作戰中唯一有點用處的武器。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小園安名的不受歡迎的提案其實是為空技廠、海航本部和橫須賀航空隊挽回來點麵子。戰後,這三家單位的老人提及此事時仍然覺得很不好意思。從月光之後,光字便成為日本海軍夜間戰鬥機的標準名稱後綴。1943年8月23日,改裝後月光夜戰被正式定型為J1N1-S月光11型夜間戰鬥機。

早期的月光11型夜戰係由2式陸偵的機體直接修改而來。最主要的改進就是將電信員的艙位徹底取消,在相應的部位換裝成4門與機身中軸線成30度角安裝的99式2號3型20毫米機炮,每兩門為一組分別指向前上方和前下方。機炮為彈鼓供彈,每門炮備彈100發。實際上由於壓滿彈時的彈鼓在空戰中經常出現供彈故障,前線部隊很多時候隻為每門炮安裝90發左右的炮彈。同時由於月光與敵戰鬥機格鬥屬於自尋死路,機頭的武器用處不大,為了平衡機身重心,前部武器被全部取消。原本為了容納電信員艙位,在機身脊背位置有一處凸出的部位。雖然對於改為雙座的月光夜戰來說,這個凸出部礙事而且沒什麼用處,但由於當時2式陸偵還沒有完全停產,月光11型都是由已有的和生產中的2式陸偵的機體直接修改而來,從簡化生產和改裝工作的角度考慮,這個凸出部便被保留下來了。

2式陸偵徹底停產以後,從1944年初開始,新生產的月光夜戰便小幅修改了後機身的設計,將這個沒用處的凸出部位徹底取消。削平後機身的改進型沒有得到新的名稱,仍然叫做J1N1-S月光11型夜間戰鬥機。這可以算是月光11型的後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