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5章 邁向“純國產機”之路(1)(2 / 3)

此外,航母龍驤和加賀的戰鬥機飛行隊也宣稱擊落中國空軍的霍克和波音戰鬥機若幹。這一時期,中國空軍確有多架包括霍克、波音和A12在內的飛機在試圖攻擊日軍艦船時受到損失,但具體哪些是90艦戰的戰果便無從考證了。從9月開始,隨著新型的96式艦戰陸續投入作戰,已經明顯落後的90艦戰便逐步退出戰場,結束了其短暫的戰爭生涯。

90式艦戰參戰的機會甚少,但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卻是最為日本國民所熟知的軍用飛機。在當時,以一二八事變(第一次上海事變)為契機,日本國內發起了國民向陸海軍捐贈武器的運動。捐贈給陸軍的武器統一命名為XX愛國號,捐贈給海軍的武器統一命名為XX報國號。

為了向日本國民宣傳“皇國海鷲”的“赫赫神威”,海軍從橫須賀航空隊戰鬥機隊抽調了源田實大尉以下若幹名飛行員組成了一支飛行表演隊,被戲稱為源田馬戲團。每到大規模的報國號飛機的捐贈儀式上,源田馬戲團就會駕駛90式艦戰兜上幾圈玩幾套特技,很是出了不少風頭吸引了不少眼球。據說源田馬戲團的名聲還傳到了日本國外,連英美都有人知道日本有個名叫Ganda

Minoru的喜歡玩花樣的飛行瘋子。以後源田實在戰鬥機的性能要求方麵一直對低空機動性有著近似於偏執狂的要求,與他這段經曆未必沒有關係。二戰結束後,源田實很快就成為美軍眼裏的香餑餑。航空自衛隊組建後,源田實先是擔任空自的實戰部門——航空總隊的首任司令,以後又升任航空自衛隊的最高長官——航空幕僚長(即空軍參謀長,自衛隊三軍不設司令),與他這段經曆也未必沒有關係。

中島A2N2 90式2號艦載戰鬥機主要性能參數

機種:單座單發雙翼戰鬥機

機長:6.183米

翼展:9.37米

機高:3.025米

空重:1000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1450公斤

動力:中島壽2型9缸星型460馬力風冷活塞發動機,最大功率580馬力

最大平飛速度:293公裏/小時

最大升限:9000米

爬升性能:爬升到3000米高度5分45秒

翼載:71公斤/平方米

最大航程:500公裏

武器:7.7毫米機槍2、30公斤炸彈2

(二)日本海軍的末代雙翼戰鬥機——中島95式艦載戰鬥機

20世紀30年代是個航空技術大發展的時代,稱霸世界20年的傳統雙翼機開始被新興的單翼機所取代,軍用航空器以驚人的速度向著更快更高更強的方向發展。以飛行速度來說,30年代初期各國的主力機型最大速度尚徘徊在300公裏/小時上下,而到30年代後期,新型戰鬥機如英國的噴火MKI、德國的BF-109E的最大速度已經突破了550公裏/小時,並以不可扭轉的趨勢向著600公裏/小時以上挺進。某些實驗機型的速度已經突破了700公裏/小時大關。

1932年,在“半獨立”開發90式艦載戰鬥機獲得成功的鼓舞下,同時也由於中島和三菱兩公司在1932年為日本海軍開發第一代單翼戰鬥機的嚐試遭到失敗,在90艦戰定型投產的後一年即1933年,中島飛機公司便馬上開始著手研製90式艦載戰鬥機的全麵改進型。

中島的新型戰鬥機在機體設計方麵大體上沿襲了原有的90式3號艦戰,與90式3號艦戰相比,新機最大的改進就是用一台中島飛機公司在引進的美國萊特R-1820旋風E仿製而成的光1型發動機取代了原來的壽2型。動力的強化大大改善了新機的飛行性能,新型艦戰的起飛功率一躍增加到730馬力、正常輸出功率600馬力,提升的幅度超過25%。

更大功率的發動機在在帶來更好的性能的同時,必然也會帶來更大的體積和更大的重量和更高的耗油率。於是中島飛機公司的設計師們又在機身結構和機翼上做了一些修改。最值得一提的改進是,受機體結構的限製,改進型機的機身油箱載油量已難以有大的提高。為了滿足航程的要求,中島公司的設計師們在下機翼的翼根處設計了兩個外掛點用於掛裝兩個半卵型的附加油箱。有趣的是,在遇到緊急情況需要在海上迫降時,飛行員還可以主動放掉附加油箱內的燃油。此時,這兩個附加油箱又可以當做機身的浮筒。在20世紀30年代前期,為作戰飛機增加副油箱可算是個相當新穎的設計。

1934年秋,改進型機第一架原型機完成並交付日本海軍測試。從外觀上看,新機與90式3號差別不大,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發動機整流罩明顯大了一圈長了一截。在試飛中,改進型機飛出了最大速度357公裏/小時,爬升到3000米高度3分30秒,最大航程846公裏,最大飛行高度略低於8000公尺的成績,除了升限以外其他性能都比90式3號有了階段性的提高。當然,以一架敞開式座艙的雙翼戰鬥機來說,飛到8000公尺高度以上飛行員必然因為高空低溫和缺氧凍得全身僵硬又把臉憋得通紅,保住性命都不容易還打什麼仗?這個時代的大升限其實也真的沒有太大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