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舉薦齊王世子!”議到這時,慕之楓終於道出他心中所想。
眾人一聽懼是眼前一亮,齊王世子皇甫長榮,太子這一輩王爺世子中最為出色的一位。幼年便封了世子,武功承襲其父之風,大有領兵之風。如今隻差一樁軍功便能封王,尊貴僅次於太子,必能折服眾將,倒真是合適人選。
承明帝一聽也大為讚賞,他倒沒想到這個侄子。隻不過這皇甫長榮與太子年齡相當,是否能當此大任。
見皇帝猶豫,慕之楓補充道:“有段老將軍為帥,齊王世子為前鋒,皇上若是怕世子年青思慮不周,可請兵部可再挑些老成持重的將領從旁輔佐。”
承明帝讚許地點點頭:“嗯,慕卿思慮極是周全。兵部擬旨吧。”頓了頓又歎了口氣道:“玉梁正逢將軍老矣,新秀未齊之勢,這場大戰來得不是時候呀。”
慕之楓又起身施了一禮:“皇上明鑒,居安思危是社稷之福。臣有一建議,在實戰中鍛煉陪養人才,從太學和年青一代的佼佼者中,選些好的隨軍,沿途不必他們戰場拚殺,隻從旁學習待命便可。不知是否可行?”
太子在一旁聽關,總覺得他這些想法隱隱透著陰謀,卻又聽不出哪裏不對。看似沒什麼針對性,卻偏偏又有一些捕捉不到的聯係。
“吏部,覺得如何?”承明帝抬眼看了看吏部侍郎。
這位侍郎根本就沒有想這事,隻看著慕之楓提一條,皇帝讚一條,想著隻要是慕之楓提的,皇上必然會讚同。又突然問他的意見有什麼用,連忙點頭大加讚賞:“慕大人此法甚妙。我回去便酌情提供一份名單上來。”
承明帝點點頭。終地解決了一件大事,他才稍稍寬了些心。餘下的問題,便都好解決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便要問到慕之楓了。慕之楓這個閑散侍郎,要負責為大戰籌備大量的糧草。
“慕卿,這糧草籌備得如何了?”
“糧草已分三匹運往邊關,朝廷大軍集結之日,各地糧倉還有五十萬石糧草一並上路。”別看他整天無所事事,其實工作一點沒落下。
這樣工作能力強的臣子怪不得會被皇帝喜歡。承明帝果然讚歎得點頭。
可恰恰便在此時,外間政事太監逞了一份加緊兵文進來。眾人都凝重地看著承明帝越來越皺緊的眉頭,不知邊關又有什麼大事發生了。
承明帝重重一掌拍在案上,將那張加緊文書拍得粉碎:“南臨!欺人太甚!”
“皇上!”幾個人見承明帝又一次動怒,忙都從椅子上起身,跪地高呼。
“邊關數座糧草大營,今早全部被燒,四十萬石糧草就這麼沒了!”承明帝大吼一聲,驚得眾人心突突直跳。
慕之楓低頭不語,這文書來得正是時候,倒省得他廢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