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你的筆下是呼之欲出的春天(代後記)(1 / 2)

我與代應坤先生經常在各類筆會上相見。每次見麵,我們交流的中心話題都是閃小說,涉及閃小說的創作特點、發展現狀與前景、作者隊伍與組織機構的建設等諸多方麵。自然,也有我讀他閃小說作品的一些體會與感受。譬如,題材廣泛,構思精巧,意蘊深刻,等等,都是其閃小說的創作特色。

眾所周知,文學源自生活,廣闊的社會生活是作家創作的富礦。代應坤先生曾做過教師,擔任過鄉鎮幹部,現為北京市安都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多樣的職業經曆,使其接觸到廣闊的社會生活。豐富的社會閱曆與人生經驗的積澱,經由靈心妙運,形諸筆端,作品便呈現出多姿多彩的風貌。或管窺讓人五味雜陳之世相,或掃描官場仕相之怪狀,或反映底層者之悲欣,或揭示人性之善惡美醜……這些作品,真實再現了芸芸眾生五光十色的生存境況。

——程思良《閃小說界的一位健將》

應坤閃小說的選題毫無疑問帶有他的職業經曆中的所見所思。也正因為如此,才使他的作品漫溢著冷峻凝重的格調,讀《哭娘》讓我們心酸而震撼;讀《上班第一天》讓我們沉重而憤懣;讀《背後的三顆子彈》讓我們脊背發冷……同時,他的作品也帶有較為鮮明的冷幽默色彩,例如《遇到同行》,例如《相貌是個大問題》。即使《尋找一種東西》也於深刻批判的同時不乏黑色幽默的濃烈意味。

應坤閃小說著重於敘述。他隻說故事而從不過多的製造對話場景。他把自己想傳達給讀者的東西藏在凝練的字裏行間,自己則不解說、不提示,不直白的強加於讀者,隻讓讀者自己去意會、體會。這樣為文,更顯出其高妙的匠心。對於這一點,我是自歎不如的。

——葉雨《代律師和他的閃小說》

代老師的閃小說《會講人話的蛇》,像一副美輪美奐的畫,更像一部懸疑片,深深地吸引著我的眼球,我忍不住多看了幾遍。

“望著她,我再也無法入眠。”結尾的這句話,有力量,有深度,也讓人欣慰。之前的夢,像個警鍾,讓主人公警醒,他深知自己錯了,如果再繼續錯下去他不會有好的下場,他會痛改前非,早日結束這段孽情,心安理得的生活下去嗎?作者沒有挑明,但答案已經在每位讀者心裏。

——陳遠芳《夢境還原真相》

閃小說具有小說的所有特征,免不了對人物進行刻畫。文中人物性格鮮明。作者雙線並行,明線寫“我”與老同學相聚,敘談。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塑造了“我”,麵對在國家財政部任職的大學同學董輝,清明節回老家祭祖。“我”再三邀請他,唯財政部同學馬首是瞻。再以“我”回憶老班長在企業倒閉那年,曾找過“我”。“我”對老班長的求助敷衍了事。甚至沒有保存老班長的手機號。現在同學提起,我拍了拍後腦勺,感覺臉上火辣辣的。寥寥幾筆,一冷一熱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人物形象就出來了,人情冷暖,地位懸殊,親如同學也難以脫俗,展現了人性的一點點陰暗麵和醜的麵目。

——蒲英《讀代老師的<沒有他的手機號>有感》

《二十三塊木板》通過細致的心理刻畫,再現人的決擇。作者善於把細節心理通過慢動作體現出來。作者通過錢數的變化展示三次變化的心理。從十塊到二十塊到最後為零。把人的心理從想賣點錢,然後想多賣點錢,到最後一分錢沒撈到,一波三折,層層推進地表現出來。這富有節奏感的變化把人內心的自私和貪欲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直觀可感,明白易懂。一篇優秀的小說就是通過出色而細致的心理來突現小說的表現力度,來表現作品的主題,把人物寫活,把主題揭示地深刻。

小說也通過選擇典型人物典型來加強作品的表現力度。如兩位人物,一位是指導員,一位隊長徐良才。指導員這個身份很特殊,指導員是思想引導者,通過他的表情,來強化他的心理。

——洪超《分與合的爭鋒》

《流浪的狗》:狗仗人勢,主人成為階下囚,狗自然也成了喪家之犬。看似寫狗,實際上是通過狗的遭遇在寫一種社會現象,聲“狗”擊“人”,角度新穎。

《大英雄吉姆》:沒有目擊者,吉姆所言就是唯一的事實。吉姆需要自己成為英雄,社會也需要一個戰場上的英雄,這樣一拍即合!

《專業對口》:專業不對口,再多的知識找不到施展的舞台。因為能“武”,我才有了用“武”之地。隱隱約約讓我們對企業背後的故事多了一份猜想。

——孔愛麗《代應坤老師閃小說20則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