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有兩間房子,早些年我回去探親的時候,家鄉的老人們問我房子拆不拆,我說我父母都在城裏,估計以後也沒機會回去了,便拆了賣地吧。誰知這一拆之下,竟然從牆裏拆出本舊書來,我看了看其中的內容,似懂非懂,好像是說一些“妖狐鬼魅,封鬼斷屍,人世疾苦,世間情長”一類的荒唐事的,這書有個後款說“紋字獄”時本應毀掉,但其中的一幹人、事雖然離奇卻大都是真英雄、苦命人的一段辛酸掙命,念著可憐便藏在影壁牆中留了下來雲雲,也沒有個作者。後來書年代太久,我又保存不善,風化了,現今想來十分可惜,我不想讓這些個故事永遠遺忘,辜負了寫書人的一番心血,故而把我能想起來的段子脈絡編輯成書,盡量用白話寫下來,但是和那原書比,精彩自是少了很多的了。但我感覺茶餘飯後也可一讀,也算是不辜負了書裏的幾個“苦命英雄,亦有君子氣度。離奇鬼怪,多是道貌岸然”。
雖說我記不全全書,不過原書的名字我大概倒還記得,好像是叫《錦衣血》。而這篇故事的開始,還要從四百年前的明朝成化年間,南京城下一座“奶奶廟”說起。
話說當年金陵鍾山石頭城下,明代有一座奶奶廟,是前朝(元朝)的遺物,到了明代成化年間早已是斷了香火,裏麵東倒西歪的滿是人糞帶瓦一類,南京的人們也早不知道供奉的是哪一位奶奶了。這種地方,以成了野鼠蝠雀的家園。
但破歸破,幸許是年代久了,有關這座廟的故事是卻一點也不少的。
不知何時開始,市井之民中口口相傳,說這奶奶廟前身是一座鎮妖塔,此塔是當年楚威王攻伐越國,“埋金鎮屍”“封爐斷劍”時大興石頭城的鎮妖之塔!
說戰國時楚威王伐越,盡取吳地,但越人彪悍且善能鑄劍,楚國大軍又不熟悉地形,因此楚國雖盡取吳地,納了越王無疆的首級,但是越人終是平了叛,叛了平,讓威王好不煩惱。
不過,但據說楚威王最恨的不是越人難以平定,而是越國“劍師”都銘記亡國之恨不願為威王開爐鑄劍,鑄造神兵之事。
原來,這吳越之國此時雖為扁安一方的小國,但在春秋戰國的大小諸侯之中,也曾於這紛紛亂世之時吞吳滅楚,北上與中原諸侯抗衡,成就霸業,除了越人勇猛彪悍外,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越人善於鑄劍煉金之術。
自古相傳:“越人鑄劍,秦人善弩,”在冷兵器時代,鋒利的武器是戰場勝負的決定性因素。一把好劍,更是無數帝王將相夢寐以求的寶物。而這種風氣在春秋戰國時代隨著戰爭的頻繁而達到了一種空前絕後的高度。
楚威王正生於這“嗜劍如命”的戰國亂世,其原名熊商,是楚國宣王之子。其生時“天有聲如洪鍾,青光千尺。”楚國方士以此推論,說楚威王是巫楚戰神轉世,必能乘宣王的一世霸業。
據說楚威王當年剛剛執掌楚國權柄之時,正值楚國強盛一時,為“江南大小四十六方國之庇護”隱隱間有成為中原南粵各國霸主的勢頭。如此強國之君繼位,諸侯各國自然是不敢怠慢,紛紛派人送來名貴賀禮,當時的賀禮“金玉車載鬥量,美人粉黛如煙,寶馬千乘蟻集,異獸多如燕雀。好個帝王氣派,霸王之業!”
登基大典一過,便要楚威王來處理這多如牛毛的寶物了,所謂典禮朝賀的寶貝處置,自然是先由內官編輯成冊,在由楚威王過目,之後大王看上的拿走,其餘的或賞賜內宮佳麗,或分封將軍大臣,或內斂入庫花費,等等處置。但毫無疑問,這千萬珍寶,都是楚威王先挑,他玩剩下的才給別人,自然楚王選上的一定是這千萬珍寶中最好最貴重的。
誰知,楚威王的選擇讓大家都詫異無比!
威王是楚國難得一遇的帝王之種,號稱是“巫楚戰神”轉世,其年輕時便“嗜血如命,嗜劍如癡。”據說是雙手有千斤之力,能開硬功,善騎射,懂兵法,楚國無出其右者。如此雄才大略的君王,那麼他的想法自也與那些凡夫俗子不盡相同,據說在那日百般萬變的賀禮之中,無論金玉美女之類他皆無所愛,唯有六國送來的寶劍情有獨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