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劉大學畢業,分進某機關。本以為從此會有一番轟轟烈烈的作為,沒曾想竟是一杯茶一張報死水般地混日子。
小劉隻好以練字度日。一日辦公室主任偶然瞅見,讚曰:“字寫得不錯,幫我謄寫材料吧。”
小劉知道此為送局長過目的材料,故抄得兢兢業業,對幾個錯別字沒多想就改正過來。豈知,主任卻要小劉照他寫的重抄,小劉不解。主任見他腦筋不轉彎,隻好解釋:“一字不錯,你讓局長批改什麼?你要讓領導明白你有才華,但更要讓他明白,領導比你更有才華。”
小劉暗思,怪不得局裏有好幾支妙筆,局長獨青睞主任這一支呢。
2
一日主任交代小劉寫份總結。
小劉受此重任,激動得連夜加班趕寫,絞盡腦汁熬到“下兩點”總算完成。翌日,雙手遞交主任,期待讚許。可主任卻看也沒看總結,倒教育起小劉:“年輕人,做事勿急功近利急於求成,回去再潤色潤色。”
小劉怏怏退出,同事道:“打回來了,是吧?”小劉訝然:“你怎麼知道?”“你那麼快完成任務,主任隻會覺得你做著容易,沒盡全力。”
小劉恍然,於是把總結扔進抽屜。直至一日主任問起:“寫得怎麼樣啦?”遂拿出,主任閱畢,點頭做首肯狀:“不錯,不錯!我說嘛,慢工出細活。”
3
那天,小劉驚訝地發現局長竟說白字。他清清楚楚地聽見局長把“某某的造詣很深”,講成“造指”。眾人竟置若罔聞。
一連幾日,局長頻繁使用“造指”一詞,使小劉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局長,有個字您念錯了。”
局長哈哈一笑:“是造詣的詣吧?這幾日我故意念錯此字,看看咱局還有沒敢說真話的人。誰知除了新來的小劉,竟再無第二人。”而後,局長長歎:“不知小劉坐機關久了,還敢講真話嗎?”
一室之人尷尬而笑。
(原載1997年8月15日《山東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