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普天同慶、合家團聚的節日裏,也是親友聚會最為頻繁的時節,吃喝玩樂是不可少的內容。但有的糖友卻為此既高興又擔心,因為根據過去的經驗,節後往往會血糖升高、精神疲乏、病情波動;也有些朋友會擔心沒有合適的食物吃,究其原因往往是節日的菜肴常油多、糖多、葷多、蔬菜少,這種三多一少的飲食再加上過度疲勞,就會影響病情的穩定。所以,過節不忘注意合理烹調,合理飲食是預防節後病情反複,血糖不穩定的重要一環。
多蒸少熏烤用清蒸的方法來烹飪食品是最合理的。蒸菜的好處是用油較少,營養素損失少,可以保持菜肴的原味,而且可以配出多種口味的菜肴,如清蒸魚、豉汁蒸魚、剁椒蒸魚、蒜泥蒸鮮貝、蒜泥開片蝦、清蒸雞、豉汁蒸排骨、清蒸大白菜等等。當然在配製蒸菜的時候應注意原料一定要新鮮,無異味,並且要掌握火候,根據原料的特點,物料的數量,以及菜肴的特色,分別設定烹調的時間,如以魚、蝦來說,若蒸的時間過短,外熟內生,既影響口味也不易達到消滅有害生物體的目的;反之蒸的時間過長,肉質過老,也影響食用口味。在蒸的過程中,先應將蒸鍋水燒開,再放入事先準備好的食品原料並加蓋,蒸好後應及時取出、調味後上桌食用。
多燉少煎炸如燉雞、燉鴨、燉肉、燉魚、燉菌菇,葷素原料可分開燉,也可搭配著燉。一般情況下,根據原料的不同,燉的時間也不同。如禽肉所需時間一般較長,魚蝦時間較短,芋薯類也需較長時間,而葉菜類時間最短。為了減少異味,禽肉類一般應先把水燒沸,把原料在沸水中先焯一下,洗盡汙血後再加清水加薑及料酒後燉至肉熟爛再調味即可。如需加入蔬菜,應在準備食用前放入,待燒開後即可食用,這樣可以保留蔬菜較多的營養素和較好的口味。
多拌少鹽醃許多蔬菜都可以用此方法,除能保留較多的營養素外,還易控製油、鹽的用量,其方法是先把原料準備好,把清水先煮沸,將蔬菜原料先在沸水中焯一下,放入餐盆內加入調味料拌勻即可。如拌萵筍、拌黃瓜、拌金針菇、拌金瓜絲、拌馬蘭頭、拌芹菜百合??,數量多的話,要分幾次焯。
燴炒相結合即用少許油把準備好的原料放入鍋中炒一下,並加入少量水燴熟,再加調味即可。如春白燴海參:青椒片、胡蘿卜、海參片、熟蛋白片、小菜心,按先後順序加入燴熟,最後調味裝盆;燴魚片:先將上好漿的魚片在沸水中焯過,再入鍋做成燴魚片。
炒菜不過油肉片、雞片、肉絲等,先將生料切好上漿,在沸水中焯後備用,待炒鍋熱後加少量油與配料炒幾下後,再加入主料,炒熟調味。注意炒菜的油溫不易太高,一般應小於180℃;油也不要太多,如炒蔬菜,水分不必瀝得太幹,以防炒焦和因高溫油脂產生有害物質。
節日大餐之健康生存
一.節日餐桌之危險元素排行榜
NO1:葷食
潛在危機
1.酸中毒。一般來說,魚、肉類葷食均屬酸性食物,而人體血液呈弱堿性,當食物中酸性食物與堿性食物的比例為1∶4時最為合適,餐後會感到很舒服。但如果過多食用葷食,不僅感到油膩,而且容易使血液從弱堿性轉呈酸性,甚至出現“輕度酸中毒”反應,從而令人倦怠乏力,嚴重時還會使記憶力減退、思維能力下降。
2.胃炎及消化不良。葷食攝入過多,促使大量胰液分泌,易造成胰管阻塞;而大量油膩食物需要通過胃來消化,胃一時容納不了就會造成負擔過重引起炎症,甚至胃擴張。還易造成腸道功能紊亂引發的腸道消化不良和腹瀉。
健康策略
1.多吃綠葉蔬菜,不僅能提供包括維生素、葉綠素及纖維素在內的多種營養素,也是吃酒肉葷腥之後最佳的調味和去油膩菜肴。
2.增加攝入瓜果、薯類、菌類和茶等堿性食物,也有利於中和肉類的油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