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古今幾人曾會1(2 / 2)

秦王道:“孤覺得,就定為更元吧。明年元旦之時,便改年號為更元元年。你們看如何?”

眾人一聽,都紛紛叫好。

張儀道:“改了年號,我秦軍做事情也要有一番新的氣象,不知大王有何遠見?”

秦王道:“孤已經思索很久,如今天下已經大亂,明庭已亡,天下失去了統一的號令,諸候混戰的時代來了。孫傳庭閃電般地擁立了新君,說明此人極有政治頭腦,他想借此來號召那些對明朝仍存有忠心的人,這一招棋他走得不錯,眼下他的首要敵人,便是李自成放在山西的人馬。相信不日之間,便會有一場大戰。而李自成此時的精力,應該都在山海關的吳三桂身上,因為此時對李自成構成最大威脅的,正是滿清軍。一旦清軍殺進山海關,直隸是一片平原,八旗兵的騎兵優勢可以盡顯。而聽說四川的張獻忠,正加緊備戰,準備攻擊成都,拿下這最後的堅城。這個時候,我秦軍最應該從河南向江南進軍。攻入湖廣。隻是不知道那邊的情況如何。因此孤一時還不敢動兵。”

白起道:“湖廣與安徽,江浙一帶,還都在明朝那些遺臣手中,此時他們的動向不明,是不是讚成孫傳庭擁立的朱慈炯,還沒有消息。如果讚成了,孫傳庭會給他們下達軍令,必定要秣兵厲馬,全力備戰的。”

秦王道:“無論他們讚成不讚成這個新君,都會有舉動的,怎麼還沒有消息?”

正說著,有秦王親衛跑了進來,手捧著一封急報:“大王,江南傳來的。”

秦軍早在幾年以前,便往各地派了細作,江南也不例外。

秦王打開急報一瞧,不禁便是一皺眉,然後將急報交給張儀等人。

眾人看過,也都是吃驚非小。

這份急報上寫的,乃是來自南京,剛剛發生不久的事情。

自從孫傳庭擁立了朱慈炯之後,也給南京方麵發去了詔告,但是詔令到了南京之後,卻遭到了一群大臣的反對。

這些大臣,以當時的廬鳳總督馬士英為首,當崇禎殉國的消息傳來之後,馬士英便與群臣商議,要重立新君。這些大臣們議論起來,最有資格做繼君的,便是小福王朱由崧,因為他的血緣關係與崇禎最為接近。此時小福王正在武昌避難,可以迎之。

因此馬士英等人便派人去接小福王,人還沒有接來,便從北邊傳來消息,孫傳庭已經擁立了朱三太子為帝。

馬士英一聽,立刻忿怒起來,會集眾大臣商議,他的理由是,北京被闖賊攻陷,皇室一族包括崇禎皇帝在內,沒有人能夠逃出京城,卻從哪裏冒出一個朱三太子?這一定是孫傳庭讓人假扮的。

朱慈炯不可能逃生,或已死在亂軍當中,因此絕不能承認。

別的大臣們也紛紛讚同馬士英之議。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擁立新君可是大功,沒有理由讓孫傳庭一個人獨占了。一旦承認了,南京這邊就要聽從孫傳庭的指令,山西與南京相隔太遠,何必要授人以柄,自己吃啞巴虧?

因此大臣們群情激奮,一致譴責孫傳庭,說他是亂臣賊子,想要做三國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候,而且挾持的,居然還是個假天子。

馬士英見大臣們所見相同,立刻拍板,繼續迎立小福王,同時馬士英害怕手中兵力不足,便以南京內閣的名義,請來幾位總兵官助陣,其中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都是江南悍將。

這幾人聽說要擁立新君,個個爭先恐後,帶兵前來勤王。

當小福王帶著史可法,坐船順江而下,來到南京時,馬士英帶領眾大臣在江上迎候,然後進入南京,向天下宣布繼位為君。小福王稱為弘光帝,仍用大明國號。

稱帝之後,朱由崧封馬士英為內閣首輔,以史可法為兵部尚書,領總督軍印,駐兵揚州,又封左良玉為平北將軍,率軍駐武昌,然後又封黃得功等人為將,駐守長江沿線。

這便是史上所稱的南明政權。

於是當今天下,便出現了兩個明朝,一個是孫傳庭擁立的朱三太子朱慈炯,且稱為北明,另一個是朱由崧所在的南明。雖然都稱明朝,但卻勢同水火,相互指責對方為亂臣賊子。

張儀等人看完了這份急報,都暗自思忖,朝堂上一時寂靜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