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圍魏救趙4(2 / 2)

事關重大,此時應當立刻做出決斷。

所有將領都看著洪承疇,現在一個兩難之事擺在他麵前。如果不理會這封急報,加緊攻擊西安,幾天之內,會把西安拿下來,但是靖邊那裏可能會失守,接著後金入寇,關中難保。

如果去救靖邊,那麼西安就不能攻了,然而聖上旨意已經下達,半個月內奪回西安,如果沒能完成聖上所托,洪承疇必定下獄。

是走是留,全憑洪承疇的決斷了。

洪承疇到底是帥才,簡單思索之後,就下了命令:“號令全軍,飯後繼續攻擊。”

眾人明白,洪承疇是要先奪取西安,免得聖上怪罪。

可是洪承疇後麵的話,又來了一個大拐彎:“隻許讓步兵進攻,所有騎兵隱蔽後撤,向北進發,我們要去救靖邊。而步兵攻擊一下午之後,晚上連夜撤出,緊隨騎兵,不可讓敵軍發覺。同時留下精兵,由史將軍統領,負責殿後。記住,走的時候不許拔營,將空營盤留在那裏,以迷惑賊兵。”

這一番布置,顯示了洪承疇的用兵之道,小心謹慎,卻又行動如風,前後呼應,進退有法。

將軍們都很服氣,要知道如果現在就拔營起寨,去救靖邊,城內的秦軍發覺後,一定在後麵追殺,官軍立刻就是一場大敗,所以洪承疇命令下午繼續進攻,不讓秦軍發覺官軍意圖,至於連夜拔營,就是掩人耳目,等到秦軍發覺官軍撤軍時,他們已經走了一夜,出去了幾十裏,再想追殺,也追不上了。

可是這樣一走,聖旨上的期限就算破了,如何向上麵交代?

洪承疇自有辦法,他立刻提筆,給皇帝上了一封奏書,將兩方麵的輕重緩急作了詳細的稟報,然後派快馬飛報回京。

至於他自己,根本不等回信,帶著左良玉,率領著三千騎兵,馬不停蹄地向北而去,他們已經落後白起幾百裏路,要日夜不停地趕路,才能救得了靖邊。

洪承疇早已打算好了,西安城攻不攻,它都在那裏,秦軍也不會走,因為他們好容易剛剛占了這座軍事重鎮,關中要塞,無論如何不會像放棄華陰那樣,放棄西安,所以秦軍隻能留在這裏,可是靖邊就不同了,那地方一被攻破,後金軍一到,關中的局麵就不可收拾了。

他帶著左良玉,馬不停蹄向北趕,一路上,又連接到兩份急報,看來靖邊守將像是嚇破了膽。這倒令洪承疇有些不滿起來。就算有敵來犯,也不至於嚇成這樣吧。

再仔細想想,守將的心情也不難理解,一旦靖邊失守,後金軍進寇,那麼皇帝必然龍顏大怒,這位守將的腦袋肯定搬家,因為皇帝最恨的就是後金人。

因此洪承疇的那封奏書,也正是基於皇帝的這個心情。他知道,隻要將情況說清楚,皇帝必然允許他北救靖邊,那麼西安之戰的期限,也就不用在乎了。

洪承疇帶著騎兵悄悄走了,秦軍那邊沒有發覺,他們眼下的情形也不太妙,因為剛剛吃過午飯,史可法統領著官軍,又開始攻城了。

這回史可法沒有分兵,因為兵力已經不足了,他將所有人馬全都集中在東門,有的爬城,有的攻上城牆缺口。

但這個時候,秦軍已經學了乖,事先就將木頭堆在缺口裏,澆上了火油,隻要看到官軍攻上來,就點火,因此攻擊缺口的官軍,隻是靠近了一下,秦軍一點火,他們就退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