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幾個月以前的那個晚上,秦軍被賀人龍的人馬偷襲之後,張儀腦子轉得快,雖然不會打仗廝殺,可是跑得倒不慢。突襲開始之時,他沒和秦王與其他大將在一起,而是一個人躲在一邊,正在給吳心藍寫信,軍中一亂起來,他張望了一會兒,覺得不妙,秦軍已經被衝散,各自為戰,而且局勢越來越不利。
張儀在他上輩子的一生當中,用得最好的,就是自保的招數。想當年他騙了楚國,硬是將六百裏的割地,賴成六裏地,楚王恨透了他,提出個條件,要以黔中的土地,換取張儀。秦王不忍心,張儀卻胸有成竹地去了,而且成功地保住了性命。
如此人物,豈能死在亂軍之中?
所以張儀先生一見秦軍不妙,立刻騎上一匹馬,他想找秦王等人,而且也看到了他們,但是此時衝過來一隊官軍,橫在他與秦王等人之間,徑直向他撲來。
張儀隻好撥轉馬頭,落荒而走。
那隊官軍緊緊追趕,幸好張儀馬快,跑出數十裏,終於將追兵甩遠了。
就當張儀以為逃出生天的時候,不巧的是,他卻碰上了盧象升的人馬。盧象升擊敗李敢他們之後,也是四處追殺秦軍,正好一隊官軍迎麵撞上了張儀,他們一瞧張儀騎著馬,像是個文官,於是一湧而上,將張儀扯下馬背,捆綁起來。
張儀急忙辯解,說自己不是亂賊,隻是個書生,前去洛南探親的。為首的軍官是個百戶,為人精細,搜了搜張儀身上,隻有一點點碎銀子,好像也沒什麼可懷疑的,但是從張儀騎的那匹馬上,發現了疑點。
方才亂軍之中,張儀隻顧逃命,沒發現有一枝箭射中了自己的馬鞍,而且還插在上麵。
要命的是,這枝箭正是官軍射的。
百戶拔下箭來,在張儀眼前一晃,冷笑道:“既然是個書生,官軍為什麼要射你啊?來人,帶走。”
就這樣,張儀被帶到了盧象升麵前。
盧象升沒見過張儀,聽了百戶的稟報,也明白眼前這位文生肯定是亂賊中的人物,看樣子還不是普通一兵,於是他親自審問。
張儀是有名的好漢不吃眼前虧,根本用不著動刑,就大呼招供,將自己的身世一五一十地說了。
盧象升飽讀詩書,自然知道張儀是何許人也,此時聽了這話,一頭霧水,而又忍不住好笑,眼前這個家夥不是瘋子,就是呆子,居然在冒充一千多年前的張儀,可是笑了一陣子,他又不笑了,因為他覺得,這位自稱戰國張儀的人,好像並沒有瘋,也不呆,好像在說真話。
難道秦始皇真的複活了?難道他手下的白起,王翦,張儀,範雎,真的是一千多年前的人物?
盧象升覺得,自己如果信了這些話,那自己才算真的瘋了。可是再怎麼問,張儀也是這番話,而且張儀對一千多年前的事,如數家珍,許多都是史書上根本沒有的,或是與史書記載不一樣的。
這令盧象升也拿不定主意了,於是他決定,對於這位“張儀”先生,既不放,也不殺,更不上報朝庭,先在自己這裏拘押起來。
他想得很周全,如果上報朝庭,張儀肯定沒命,如果他真是複活的張儀,這樣殺了,損失太大,如果是假的,非要鬧一個大笑話不可,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不使別人知道。
於是張儀就被押了起來,一段時間之後,隨著盧象升回了太原,所以秦軍再怎麼尋找,也找不到他。而且張儀被押,也聽不到外界的消息,就如同與世隔絕了一樣。
盧象升對張儀十分客氣,二人經常閑聊,盧象升越來越覺得,這位“張儀”可能真的是張儀。他的口才,見識,還有時常夾雜其中的幽默,都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