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雁高飛人未還(下)(1 / 2)

次日,玉穗兒親自查驗了胤禵自西北送給康熙的糕點,確信沒有任何差錯之後,才命人呈給康熙。康熙吃過之後,連連稱讚,玉穗兒這才放了心,提筆寫信給胤禵。她找了精致的匣子將康熙的腰帶連同書信一起裝起來,吩咐往來西北和京城的信使務必將禦賜之物妥善保管,不得有分毫差池。等胤禵收到信時,已是中秋之後,他看了玉穗兒的書信,又看了匣中康熙禦賜的腰帶,欣喜之餘,不禁對未來無限憧憬。

走到大帳外遙望關山萬裏、明月高懸,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漢人的詩詞果然是好,難得是這份氣魄,他沉吟著這首宋詞,躊躇滿誌。

夜風微涼,吹著手裏的信紙沙沙作響,他低頭一看,月光下素箋上的簪花小楷依稀可辨。不知道她現在正做什麼,多半是陪著康熙批閱奏折。洛靈已經出宮嫁給胤禩,康熙身邊隻剩她一人相伴。在別人眼裏,玉穗兒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嫵媚愛笑的頑皮少女,她長大了,漸漸變成了一個溫婉平和的女子,一個真正的公主。隻有胤禵在她的字裏行間,仍能看出她多愁善感的一麵,知道她還是從前的那個玉穗兒,隻不過她和他一樣,不再輕易吐露心事。

思緒飄得遠,他不禁想起了很多年以前,她還是垂髫少女,冰天雪地裏他們在北海看冰嬉;炎炎夏日,他去看她,她隨意的披散著一頭如絲長發;撫琴解憂時,對著斷弦凝思的專注神情;七夕之夜,月下采蓮泛扁舟;以及離開木蘭圍場的那一晚,依偎在他身邊悵然聽著笛聲落淚。對她的記憶竟是如此清晰深刻,那種血脈相依、心有靈犀的感動,讓他深深知道她是塵世中的另一個自己。

胤禵深深歎了口氣,他常常也會想起他的妻子們,喜歡她們,也牽掛她們,她們給他家的感覺,但是心靈上的皈依,難以忘懷的始終是記憶深處那個如冰雪般純潔的美麗女子。想到她,他的心才會平靜。

鄂倫岱從自己大帳出來,見胤禵站在帳外舉目遙望,走到他身後站定,說了聲:“大將軍王,青海的塔爾寺送了信過來。”胤禵回望鄂倫岱一眼,對方這樣不聲不響的站到他身後,他心裏不悅,卻也不表現出來,帶著一絲笑意道:“這回他們動作倒快得很。”

胤禵回到帳中,細看塔爾寺喇嘛寫來的信,信中提到他們已經推定了七世達賴的人選,青年喇嘛格桑嘉措脫穎而出。胤禵收了信向鄂倫岱道:“咱們得揮師西寧了,等皇上的冊封金冊金印一到,便要派兵護送新任達賴前往拉薩。”鄂倫岱忙問:“誰帶兵去護送?”胤禵淡淡一笑,不動聲色,“茲事體大,當然得派一個可靠人選去護送,以免重蹈倉央嘉措被殺的覆轍。鄂公,你覺得納爾蘇如何?”鄂倫岱和他相處日久,如何不知他這是在試探,隻得硬著頭皮道:“我看不妥,納爾蘇年紀還輕,也沒經驗。”

他見胤禵目光灼灼的看著他,才意識到自己慌忙中說錯了話,胤禵的年紀比納爾蘇還輕,自己說的這話豈不是惹他不高興,忙半蹲下請命道:“末將願親自帶兵前往拉薩護送新任達賴喇嘛,請大將軍王示下。”“好,你有這心願,我如何不準。我這就寫信給皇上,奏表你的忠心。”

胤禵似笑非笑的神情讓鄂倫岱心裏一寒,出了大帳,他摸到自己頭上出了汗,心裏暗想著,可也怪了,他才多大,自己怎麼莫名其妙怕起他來,還是他的行事風格越來越難以琢磨。八爺呀八爺,有負你的重托,莫怪莫怪,實是你這個弟弟絕對是個難惹的人物。

次年九月,七世達賴格桑嘉措在布達拉宮行坐床禮,西藏局勢此時大局已定,大將軍王胤禵圓滿的完成了平定西藏的任務。消息傳到京城,康熙大為讚賞,立刻下令在西藏立碑紀念,頌揚胤禵此次平定西藏的功績。康熙還特意把胤禵的家眷接到宮裏一起用膳,賞賜不斷。

綰綰抱著兩歲多的兒子,和十四福晉一起進宮去向康熙和德妃請安。永和宮裏,德妃抱著孫子,不禁喜上眉梢,越看越喜歡,扭頭向玉穗兒道:“看看你十四哥的兒子,長的跟他小時候一個樣子,虎頭虎腦的。”

玉穗兒見那孩子白白淨淨,一雙眼睛不停的四處張望,小嘴不時發出咿咿呀呀聲,心裏也喜歡,拿蘋果逗他。那孩子伸著小手就要去夠蘋果,玉穗兒把蘋果給他抱著,他抱著啃啊啃啊,惹德妃和眾人忍俊不禁。

“今兒怎麼沒把弘明也帶來?”德妃想著問了十四福晉一句,十四福晉道:“陳師傅帶著念書,怕耽誤了功課,我沒叫他出來。”德妃點點頭。寶璃進屋來告訴德妃,暢春園澹寧居已經擺了宴,正等著眾人一起過去陪康熙用膳。眾人三三兩兩的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