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打算寫這本書的時候,我還在長沙做編輯,簽了一本叫《我們居然回去了》的小說,在讓設計師去找合適的照片做封麵的時候,設計師發來了阿惹妹妹和大象的一組照片。我選了一張做了那本書的封麵,並因此認識了擁有天使容顏和女漢子性情的阿惹妹妹。
有一天看到一組她拍攝的《冰淇淋之夏》的照片,看到她坐在甜品店,吃著冰淇淋等人的樣子。那清純蒙矓的眼神,讓我想到了這個關於等待的故事。還有那首很老的歌——有多少愛可以重來,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這本書最初的名字叫《最好的時光》,想以時光為主題,講一個“我把我最好的時光用來愛你,你把你最好的時光獻給壞蛋”的故事。但後來還是覺得以“等待”為主題更好。等待起碼還是心懷期待的,如果定義成“時光”,那就毫無希望,隻剩下空蕩蕩的悲傷的回憶了。我於是就把書名改成了《我在等你來》。但是我的出版負責人莫默老師覺得《等你來》言簡意賅,更好一些。為了這個書名,我們討論了很久,有人說《我在等你來》有一種悲傷無望的感覺,而《等你來》太過簡單。也有人說《等你來》更富有想象空間。沒奈何,最後隻好在微信、空間和微博上做了投票,然後綜合三個地方的投票,選擇了票數最多的《等你來》。
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不止一次地想起自己退學去流浪的經曆,想起那些愛過又分開的姑娘,想起我曾經瘦得能看到肋骨的身體,想起那個對著天空豎起中指,覺得自己是最勇敢最堅強,永遠都不會老去的,不會服輸的少年。
想起無數的詩,無數的歌。
如今看著漸漸肥胖的身體,真覺得一切都遠去了。還沒有來得及好好愛一場,人就老了。有時候會覺得現在的自己很沒出息,不敢談論自己喜歡的女生,不敢直視自己的愛情。那一直掛在嘴邊的要辭職去大理的夢,到現在也沒有實現。
隻能在小說裏,搭建一個無所畏懼、不怕嘲諷的世界。甚至在小說的世界裏,男主和女主也會因為身世不能在一起。甚至在小說的世界裏,男主也會自卑,也會因為怕耽誤了心中女神的未來而選擇放手。
不知道看過這本書之後,作為少年或者少女的你,能否鼓起勇氣,向那個也許正在等你表白的女神或者男神表白。
如果能,那麼我寫這本書的目的便達到了。我始終無法給自己勇氣,但我希望我的故事能給你勇氣,讓你無所畏懼地去愛,心無雜念地去愛。這世界上再美好的人,都隻是一個人。你都可以去愛,接受不接受是對方的事情,愛不愛全在你。
在寫這本書的結尾的時候,我被北京抽風的氣溫弄得感冒了。有人說感冒吃藥七天就好了,不吃藥一周就好了,所以我就想拿自己做個試驗。第一次生病了不吃藥,隻喝苦蕎茶,聽搖滾樂,這樣過了一個月,感冒還沒好。但是感冒期間,除了鼻子不舒服,總是打噴嚏之外,精神是很亢奮的。有時候聽著搖滾一天能寫六千字,寫完還十分有勁,簡直不像一個寫作了十二年的人的狀態。
十二年說起來漫長,其實也像一瞬間,很多剛開始寫的時候經曆的事情還曆曆在目。如果不是那十二年間出版的書籍和發表文章的雜誌就擺在身邊的書架上,我甚至要懷疑這是不是一場大夢。
回顧了下,這本《等你來》剛好是我的第十本書,從《誰的青春伴我同行》到《秦亂》《以愛之名》《三國無雙》《黃金帝國》,從《聽說海角天涯隻有風能到達》《從未想過失去你》《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再到《魯班的奇書》和這本《等你來》,我寫寫青春寫寫曆史,反反複複,在年輕的作者裏,應該是非常勤勞的了。但這世上每天都有成千上萬本圖書上市,我寫這十本,真正能讀到、能全讀完的又有幾人呢?說不定就隻有我自己吧。所以書名《等你來》還有一重含意,那就是我在我虛構的所有的世界裏,等待你的到來。